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曾用刊名: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简 介: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发挥综合性理工院校特点,开展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研究,反映高教改革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本刊特设“特约稿件”专栏,刊登讨论学术热点问题的文章,开设“三晋文学与文化研究”特色栏目,为三晋学术提供研究领地。
- 主管单位:中北大学
- 主办单位:中北大学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学院路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1646
-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29/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主持人语
杨军[1]
(I0001-I0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序言的理论价值与研读要旨
杨军[1];杨梦琳[1]
(2-8)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探赜
郎廷建[1];邵轲[2]
(9-16)
主持人语
毛巧晖[1]
(17-17)
以孝为名:《三侠五义》中包公形象的建构与当代价值
毛巧晖[1];安可然[1]
(18-23)
陕北说书的跨媒介演述实践:以《黑神话:悟空》中的《黄风起兮》为例
冯文开[1];王淏[1]
(24-29)
民间叙事的当代转译与跨媒介叙述——以《中国奇谭》系列动画为中心的讨论
张歆[1];黄语萱[2];程冠杰[3]
(30-35)
主持人语
林升梁[1]
(36-36)
唤醒失控的球迷:算法社会体育赛事网络舆论暴力的成因、特征与治理
林升梁[1];石苑君[1]
(37-45)
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世界“在场”:中国科技品牌海外社交媒体话语共建
万木春[1,2];王思婕[1];王涓溪[3]
(46-56)
颠覆与重塑:AIGC对微短剧行业的革变
郑晓君[1];刘若瑾[1];李毓瑄[1]
(57-66)
主持人语
刘伟兵[1]
(67-67)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解放的限度与效度
刘伟兵[1];李文博[1]
(68-75)
生成式人工智能主体资质的本体论辨析
李凌[1];白硕扬[1];熊思琪[1]
(76-82)
面向智能社会的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取向
魏旭[1]
(83-90)
主持人语
彭小希[1]
(91-91)
走向自觉: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抗战舞蹈创作话语建构史述
彭小希[1];徐蕾[2]
(92-99)
现代舞剧中武舞文化的幻化与交融——基于《咏春》的研究
张文苏[1];李璜[2]
(100-106)
主持人语
汪盛玉[1]
(107-107)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学审视
韩旭[1]
(108-114)
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意蕴
李玉[1];汪盛玉[1]
(115-122)
赵树理与陈彦小说中的婚姻书写比较论
王俊虎[1];刘宇涛[1]
(123-129)
从小说到电视剧:抗战记忆的生成、变异与意识形态的变迁——以《吕梁英雄传》为中心
令狐兆鹏[1]
(130-135)
由虚向实:从异文及夸饰语言现象探讨孟子“以意逆志”说
胡菀麟[1];何宗美[2]
(136-143)
物质化与去物质化:后人类剧场的赛博格与数字媒体
林子涵[1];宋旸[1]
(144-150)
伦理转向、语言文体与能力进路——以玛莎·努斯鲍姆对朱迪斯·巴特勒的女性主义批判为中心
吕东旭[1];颜桂堤[2]
(151-157)
试论太行妇救会对抗日救亡的支援及影响
岳敬人[1];韩秀兰[1]
(158-163)
论“东林素衣”吴桂森的隐逸心态
王帅[1]
(164-173)
基于空间集体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生成机理——以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为例
李赟[1];王海荣[2]
(174-179)
山西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李颖[1]
(180-186)
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网络对话平台的创新路径
韩笑[1]
(187-192)
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探赜
余芳芸[1]
(193-198)
书院制下美育浸润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研究
高江鹏[1]
(199-205)
技术经济范式下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协同路径
王茜羽[1];闫莹[1]
(20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