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拣重担挑在肩”
华金良
新中国成立后,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他的家乡,他的子女想借父亲的权力在北京谋个差事,乡亲们也有不少人想让他“帮忙”。谢觉哉同志对此一概回绝,并在给子女的回信中把自己比作同村的一位老雇农,指出做官须“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谢觉哉同志一生勤勉,始终秉持“能多做事即心安”的理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到“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为党的干部树立了榜样。
“能多做事即心安”,是一种为政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追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事业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今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广大党员干部尤需秉持“能多做事即心安”的理念,立足岗位撸起袖子、铆足劲头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智慧。
涵养为官之德。“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勤政有为、勤勉尽责,历来被视作为官之德,也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任弼时同志长期抱病工作,始终恪守“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几十年如一日勤恳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叶剑英同志评价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习主席指出,“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我认为认认真真地当好共产党的‘官’是很辛苦的。我也没有听到哪一个称职的领导人说过当官真舒服”。为官从政,不能为升官发财,也不能图清闲安逸,而是要矢志为党分忧、为民造福。党员干部秉持“能多做事即心安”的理念,就要涵养为官之德,永葆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看淡个人得失、看开功名利禄,廉不言贫、勤不道苦,始终本本分分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规规矩矩用权。
强化宗旨意识。党员干部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理所应当要为党和人民勤勉工作。谢觉哉同志之所以把“能多做事即心安”作为人生信条,就在于他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公仆之心。习主席指出:“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党员干部秉持“能多做事即心安”的理念,就要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情一心为民,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服务人民,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担当捍卫人民利益,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怀。
锤炼担当精神。“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为官从政,只有讲担当、求作为,多做事、做好事,切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方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史载,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每天临睡前,都会反省这一天的所作所为,如果与拿的俸禄相当,就能睡个安稳觉,稍有不及,则“终夕不自安”。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突出表现为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习主席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党员干部秉持“能多做事即心安”的理念,就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觉提振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以“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知责思为、主动作为,立起“专拣重担挑在肩”的好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