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9月19日 Thu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找准着力点

饶旭鹏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从生产力视角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最新成果,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把握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跃迁新形态,是数字时代更具有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组合。如果说传统生产力是人类已经掌握并正在使用的生产力,那么,新质生产力就是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为代表的生产力新系统,鲜明指向对原有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方式的创新性突破和超越。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革命、最能动、最活跃的要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内在尺度。科学技术只有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生产工具,劳动资料才能成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劳动对象才能完成人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需要通过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来实现。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力。当数据成为劳动对象、算法成为劳动工具时,劳动者必然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技能,能够操作、控制、维护数字技术和设备,成为掌握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劳动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大力培养颠覆性技术方面的突破性人才、在基础研究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新兴人才、熟练掌握新质生产工具的应用型人才,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

更高技术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条件。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外在尺度,不同的生产工具表征着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融合应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削弱了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极大拓展了生产空间,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生产工具迭代升级,创造和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这个关键点,极大丰富生产工具的表现形态,促进制造流程走向智能化、制造范式从规模生产转向规模定制,推动生产力跃上新台阶。

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劳动对象是社会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直接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劳动对象在广度和深度上发生了极大变化。从广度上看,科技创新延伸了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展至深空、深海、深地等领域;从深度上看,科技进步推动劳动对象向纵深发展,通过产业升级转型日益成为新的劳动对象,既直接创造社会价值,又通过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进一步放大价值创造效应。特别是随着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工具的推广使用把信息、数据、知识等都转换成为新的劳动对象。

更高效率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证。生产力系统中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明确地表征着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生产手段的技术水平、生产对象的变化、生产的组织管理水平等,都在综合地影响着实体性要素的效果发挥。新质生产力强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驱动,其结果不仅体现为各种要素的创新发展,而且体现为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创新发展,三者的优化组合也将会发生革命性变化,进而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深化新质生产力创新认知

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通过“局部质变”转变为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点是科技创新。越是前沿的产业越需要高科技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新”,就体现在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实体性要素及科技、管理和教育等渗透性要素及其组合方式的全方位创新上;新质生产力的“质”,代表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将创新驱动视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尤其是通过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来引领生产力的飞跃和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大国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关键是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作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在风云变幻的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是产业升级。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只有完成产业化才能变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新”,首先表现为对传统产业推陈出新、更新换代,使之重新焕发新的生产活力。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庞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新质生产力的“新”,还表现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

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标是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是统筹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是践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先进生产力,是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进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脱依靠大量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增长路径,实现低消耗、高效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提前谋划、提前布局,尽快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有重要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为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奠定重要基础。

找准新质生产力发展着力点

新质生产力“新”在驱动能力上,是以关键性颠覆性新技术为主要动力的生产力;“新”在产业结构上,是以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支撑的生产力;“新”在发展方式上,是摆脱传统粗放式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突出科技创新和因地制宜这两个关键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传统生产力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发生了质变。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点就是“创新”,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阵地”,到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赛道”,都是新质生产力的用武之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摆脱传统增长路径,不断创造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跃迁新形态,形成数字时代更具有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组合。瞄准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形成若干全球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因地制宜这个“看家宝”。一方面,要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不同区域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不能一哄而上,搞一刀切、齐步走,要依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从而形成各自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分工特色。比如,经济大省应发挥区域新质生产力高地和新质生产力增长极的“领头雁”作用,扮演“先行者”角色,发挥“试验田”功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激发新质生产力“溢出效应”,带动全国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奔涌的“聚合赋能”局面,不断增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作者系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