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公私之间见境界

林  卓


《竹坡诗话》中记载: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廉洁,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自家的蜡烛。“公烛”与“私烛”的光芒,照见的是公私分明的精神境界。

公私一念间,荣辱两世界。公私分明不仅是历代推崇的官德人品,也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刘少奇在白区工作时,经常经手几万元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分文不动;杨业功身为军队高级领导干部,父亲在部队医院治疗的费用,他一分不少交给医院;“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不为子女求职找关系说情……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还是砥砺奋进的和平年代,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在公与私面前正确抉择,用行动践行了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铮铮誓言。

然而,也有个别党员干部把公私混为一谈,将私利、私欲凌驾于组织之上。有的喜欢“搭便车”,花公家的钱办自己的事;有的热衷“找门路”,为了成长进步想尽办法寻求所谓的“关系”;有的习惯“钻空子”,利用制度漏洞为个人谋利……这些错误心态和不良行径如若不及时改正,久而久之,私欲日益膨胀,必将堕入违纪违法的深渊。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一事当前选择为公还是为私,折射的是政治觉悟,彰显的是党性修养,反映的是官德人品。无数事实证明,在面对公与私的问题上,明晰界限、克制私欲,才能秉节持公、廉洁自守。如果任由私欲膨胀、私心作祟,混淆了公私、模糊了界限,就容易滥用公权、丧失德行。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把“公”字刻印在心、付之于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纵私心杂念、违背道德良知。

当前,各种利益诱惑、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无处不在,党员干部肩负使命重托,只有摆正公私二字,做到一心为公、夙夜在公、廉洁奉公,才能不负党和人民信任重托。摆正公私二字,靠自律也靠他律,靠觉悟也靠制度。一方面,党员干部自身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道德觉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纯和净化党性,始终站在党、国家和军队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持讲奉献、顾大局;强化法纪意识和法治思维,凡事恪守界限、秉持公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应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中确保党员干部拒腐蚀、永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