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进军事文化贯注部队培塑官兵
侯汝军
先进军事文化是人民军队的精神血脉,是建设一流军队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习主席深刻指出:“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部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价值旨归。奋斗建军百年、奋进强军一流,要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用更加符合时代特点、顺应官兵需求的先进军事文化贯注部队、培塑官兵,为塑造民族魂、激发强军志提供不竭动力,汇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培塑忠诚之魂。“天下至德,莫大乎忠。”自古以来,忠诚就是军人最重要的素养。《孙膑兵法》提出“忠、信、敢”的武德标准,将“忠”列为武德之首。“岳母刺字”的典故中,“精忠报国”4个字刻在岳飞的背上,也刻进了一代代军人的灵魂。忠诚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丰富发展。对人民军队而言,忠诚于党始终是第一位的政治要求,是革命军人的本色和灵魂。用先进军事文化贯注部队、培塑官兵,必须强化官兵坚决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对党绝对忠诚的人手中。要引导广大官兵传承以忠诚于党为核心的红色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党史军史故事,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让“始终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植入血脉、融入灵魂。要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将其内化为官兵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做到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了强军事业拼搏奉献。
弘扬尚武精神。战争既是武器装备的比拼,更是军人精神意志的较量。一支缺乏尚武精神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中华武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彰显着视死如归的军人血性,承载着一代代中国军人延绵不断的尚武精神,成为先进军事文化特有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标识。孔子办学时把“射、御”列为“六艺”的重要内容,《墨子》有言“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尚武精神具有穿越时空、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用先进军事文化贯注部队、培塑官兵,要善于从中华武德文化中萃取精华、汲取营养,激发官兵舍我其谁的豪气、敢打必胜的底气、攻无不克的锐气、宁死不屈的骨气,擦亮令敌胆寒的精神利刃。
涵养高尚品德。“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革命军人立身做人、为人处世的基础,是保持本色、树好形象的保证。纵览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军人在大敌当前之际,当以捐躯沙场,马革裹尸为荣”的彭雪枫,再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林俊德,等等,他们都是崇高精神品格的化身。先进军事文化对于引导官兵匡正认知、正心明道、崇德修身具有重要教育和感召作用。用先进军事文化贯注部队、培塑官兵,必须充分浸润官兵心田、充盈官兵精神世界,让他们在文化滋养中坚定革命意志、升华思想境界、纯洁道德情操。要努力形成明德惟馨、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引导官兵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练就强健体魄。战争,需要身体强健、勇猛顽强的忠勇之士。《吴子》提出,“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毛泽东同志在学生时代的学习笔记《讲堂录》中写下“夫兵者,国之卫也,非强悍有力者不胜其任”的感悟。强健的体魄,是军人威武形象、英雄气概的体现,是军人刚毅品格、战斗精神的载体。用先进军事文化贯注部队、培塑官兵,必须大力弘扬崇尚阳刚之美、力量之美的文化,让广大官兵在熏陶中自觉练好基础体能、练强战斗体能,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确保随时遂行作战任务。
锤炼胜战本领。军人生来为胜战,能打仗、打胜仗是军人的立身之本,更是其使命所系、价值所在。纵览历朝兴衰,军队是否能打仗、军人能否打胜仗始终是关键因素。用先进军事文化贯注部队、培塑官兵,必须把服务备战打仗、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根本任务,围绕打赢、服务打赢、助力打赢,不断提升文化对战斗力的贡献率。要教育引导官兵固牢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战斗队思想,保持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良好状态,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锤炼过硬打仗本领,做到一声令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