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抉择与启程:南昌起义的深远回响

许恒兵 李 坚


1957年8月1日,解放军报刊登了著名画家董辰生《八一起义》连环画的部分作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连环画的方式表现南昌起义。鲜为人知的是,这本连环画正式出版前,周恩来同志亲笔修改了《八一起义》连环画的脚本。据记载,共修改76处标点和29处文字,突出了党的领导地位,精确补充了参加起义的部队建制。如今,这份珍贵脚本的原件存于中央档案馆,复制件陈列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1927年的中国共产党,正处在生死关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又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余人,党组织遭受重创,党员数量从近5.8万人锐减至1万多人。危急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决定: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过程险象环生。8月1日凌晨2时,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划破夜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2万余起义军向守敌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枪5000余支,子弹70余万发,占领南昌全城。8月3日起,起义军分批撤离南昌,南下广东,以期创建根据地。10月初,起义军最终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国民党重兵围剿而失败,此后兵分两路转移:一部历尽艰险到达海陆丰地区,成为创建海陆丰根据地的主力;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三整”后,于1928年4月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为建立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英勇斗争。

从军事战略看,南昌起义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值得总结的教训。起义成功之处在于:选择敌军兵力空虚的南昌作为起义地点,集中了党掌握和影响的主要力量,采取突袭战术,建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体系等。而南下失败则暴露出早期共产党人在革命道路认识上的局限:试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重建革命根据地。周恩来同志后来多次反思:“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中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它让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牢牢掌握军队领导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们党彻底地认识军队的重要性的极端紧要的时期。”这一认知转变直接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革命根据地渐成燎原之势。

南昌起义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它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追求,也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始终坚定信念、听党指挥。贺龙同志在起义前说,“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并在南下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激励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与多元思潮冲击,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南昌起义是我们党在危急关头作出的重大决策,突破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束缚,走上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新道路。这激励我们,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战争形态加速演变,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注重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创新,加快新质战斗力生成,才能抢占未来战争制高点。始终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起义军南下失败后,面对极端困难,部队广大官兵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成为中国革命的火种。这激励我们,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军事博弈,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难从严开展实战化训练,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钢铁劲旅。

从1927年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到新时代强军路上的号角催征,我们要始终铭记历史,在先辈先烈用热血与生命开拓的道路上拼搏奋进、勇毅前行,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