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文艺研究
Western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简 介:《西部文艺研究》的创刊旨在响应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甘肃省文艺理论期刊在繁荣文艺事业、推动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 主管单位: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创刊时间:202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66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2016
- 国内统一刊号:CN 62-1223/I
- 邮发代号:54-20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张有为书法作品选登
张有为[1,2]
(2-2)
关于西部民族民间音乐现代化问题
李震[1]
(5-5)
空间·气氛·想象:西部音乐现代化刍论
高贺杰[1]
(6-13)
西部影视音乐民族化现代化语境下的赵季平创造
王安潮[1]
(14-20)
新大众文艺:一种新的美学话语与审美实践
张富宝[1,2]
(21-26)
新大众文艺的五副面孔
赵勇[1,2]
(27-33)
由众而出 携众同行 向新而进 育美与共——论新大众文艺的生成、发展与未来向度
王佐红[1]
(34-39)
新大众文艺视域下传统文学的直播化传播与公共性重建
陈晓峰[1];吴皎钰[1]
(40-46)
新大众文艺实践中的文化主体性建构——基于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扬弃
牛利利[1]
(47-52)
整合、敞开与主体性——读莫言《不被大风吹倒》
翟文铖[1];宁浩宇[1]
(53-58)
媒介转换、作家形象重塑与文学史命题的发现——读莫言新作《不被大风吹倒》
杨希帅[1]
(59-64)
《不被大风吹倒》的“语-图”互文与跨媒介叙事研究
李嘉茵[1]
(65-71)
从学院化到新媒体化:作家批评与文学生活的重建——以莫言《不被大风吹倒》为中心
王安喆[1]
(72-78)
生命韧性的诗学建构——论《不被大风吹倒》的生存哲学与意象隐喻
冯丽君[1]
(79-83)
新时期40余年来重庆散文的发现与品鉴
郑升[1]
(84-91)
敞开 相看 互融——论唐荣尧人文写作的文体自觉与美学探索
刁克利[1]
(92-99)
新时代的“黄河文学”样本——评李恒昌长篇小说《大河赤子》
史建国[1];高书婷[1]
(100-105)
神话体系、史诗巨制与心灵奥义书——雪漠长篇史诗《娑萨朗》作品研讨会综述
晏杰雄[1];孙艺珑[1]
(106-110)
从生态意识到美的回归:李青松的生态文学主张和实践
杨奕萍[1,2]
(111-116)
现代谍战视听作品的题材创新、技术融合与价值传播
肖军[1];陈析宇[1]
(118-125)
新世纪新疆儿童电影的叙事新变
朱冬梅[1];吴涵洁[1]
(126-132)
微疗愈与伪疗愈:网络微短剧的叙事逻辑与表达困境
胡一伟[1];邱胥[1]
(133-142)
网络微短剧的文艺变革:本体特征、叙事结构与艺术体验
刘国强[1]
(143-149)
乡村振兴题材微短剧中新农人群体的形象建构
张波[1];肖小玲[1]
(150-155)
乡村短视频的叙事艺术与情感结构——基于张同学系列作品的考察
刘欣[1];周琳[1]
(156-162)
拓展与重返——现当代书法理论的演进
董水荣[1]
(164-169)
楷、行、草书横画倾斜的美学意义
钱浩[1]
(170-176)
貌丰骨劲 熔铸文心——刘云鹏隶书创作谈要
陈玉[1]
(177-182)
传统水墨的现代性转译与历史重构——孔维克历史题材人物画的学术价值探析
黄家馨[1];王安民[2]
(183-188)
风神摇曳的笔情墨趣——论白恩平山水画创作
北辰[1]
(189-194)
从抽象立体主义绘画角度诠释现当代文学、音乐、艺术创新现象
王威[1]
(195-200)
从形器到心象——论中国画笔墨的意象独立性及其精神超越
丘宁[1]
(201-205)
中国近代诗乐合作的演变与创承关系探究
仇红玲[1]
(206-214)
裕固族舞蹈意象表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契合
潘扬弘一[1]
(215-219)
从彩陶饮酒器看共饮到分饮的社会演变
李宏媛[1]
(220-224)
《梦寻香音》
白恩平
(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