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曾用刊名:常熟高专学报
简 介:《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1990年更名为《吴中学刊》)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在《吴中学刊》(社科版)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基础上创办公开出版的《常熟高专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5年,《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7年,《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综合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2013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1、3、4、6期为哲学社会科学,2、5为自然科学,逢单月20日出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 创刊时间:198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2794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749/Z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常熟理工学院升本20年的校本实践
王继元[1]
(1-7)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探索及成就
李清扬[1];梁纯雪[1]
(8-14)
基层党组织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多元共治的现实困境、行动框架与实现路径
朱卫卿[1];宋君[2]
(15-22)
康德哲学对儒家伦理的价值到底何在?——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
胡金旺[1];高书彦[2]
(23-31)
步云阁刊《雷炮传》综考(中)——针对文本细节的考察
陈雪冰[1]
(32-45)
七个比喻:特斯尼埃结构—功能句法的基本观点
李葆嘉[1]
(46-59)
盐城大丰吴语海门话方言岛的语音特点
王健[1]
(60-64)
再谈汉语并列句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傅晓莉[1];杨鸿禄[2]
(65-73)
“突然”与“忽然”语体分布考察——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张星云[1];邱雪玫[1]
(74-82)
论语言空符号的张力
王军[1]
(83-90)
翻译笔记及翻译过程的符号认知分析——以口译笔记符号为例
张良林[1];胡志红[1]
(91-99)
符号、文化记忆与社会批判:刀郎《罗刹海市》的多维度解析
王新朋[1]
(100-106)
三重对话视域下的纳博科夫文学自译研究
曹晓娇[1]
(107-113)
我国乡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弱专业化困境及其纾解
袁强[1]
(114-119)
论小学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
徐祖胜[1];李金霞[1]
(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