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简 介:《东南传播》是立足海峡西岸、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专业期刊,杂志紧盯理论前沿,透析传播实践,热心服务读者。在全国新闻传播类学术杂志中影响力靠前,实务性突出。国内统一刊号:CN 35-1274/J,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579,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数据库期刊、中国期刊协会‘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刊物”。《东南传播》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部合作设立《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栏目,引导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前瞻性地关切媒体融合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与厦门大学传播学院合办的《海峡传播》栏目以促进两岸交流、加深两岸互信为宗旨,研究两岸传媒发展现状,在舆情、媒体转型、传媒政策、新闻教育、两岸交流等各种传播相关议题上展开深入探讨,提供一个两岸传播交流的宽广平台,构建一个多元互动的学术空间;与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合作《华莱坞电影研究》栏目着眼华莱坞电影生产机制、传播路径、收视规律和文化环境,共同描绘和规划华莱坞电影研究的宏图和愿景,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由新闻媒体提供新鲜案例和思考,由传播院校提供前瞻思路和理论分析,《东南传播》促成学界和业界在学术平台上深度融合,用互联网思维引领用户生产内容。本刊既是传统媒体业务探讨和论文发表的学习园地;也是传播院校科研活动总结和教学成果推广的理想平台。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创刊时间:2004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西环南路12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579
- 国内统一刊号:CN 35-1274/J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9期
修辞学视角下生态文明叙事路径探究——以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闻传播为例
龙敏[1]
(1-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要观念与三个传统文化命题的契合
李乐[1];马萱[1]
(4-7)
文化基因与时代话语——农林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耕读传家”
罗冰筠[1]
(8-11)
县级融媒体的采编效能优化探究——以福建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例
郑武杰[1]
(12-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像叙述策略
辜翼欣[1]
(16-20)
协商与再造:返乡青年短视频实践中的新农人身份叙事研究
罗敏[1]
(21-26)
从符号区隔到情感流动:代际关系中表情符号的链式效应研究
刘金华[1];石欣[2]
(27-32)
广播专题声景实践中的共情传播策略分析——以《“陈祥榕,到!”——来自喀喇昆仑的回响》为例
林微[1]
(33-36)
“情感即媒介”:基于数字时代“爱欲转型”的研究
胡莹[1];欧阳灿灿[1]
(37-43)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看文物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
黄兴[1];梁君健[1]
(44-46)
生态保护视域下气候变化话语的五维模型研究
薛诗怡[1];杨光辉[2]
(47-52)
两岸融合发展背景下图书馆界服务对台工作优势、定位与机制构建
陈文杰[1];陈元勇[1];程光[1]
(53-57)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大陆涉台政论节目传播效果分析
林芝[1]
(58-61)
神话传说动画电影的三重叙事结构——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陈华[1]
(62-69)
交往在荧屏:中国动画电影转文化传播的“间距”与“之间”叙事策略
朱登勋[1];宋哲[2]
(70-75)
仪式转换与空间重构:近年来现实题材电影中的新型城镇化书写
凌志[1];辛菲菲[2]
(76-80)
身体与风景的交缠:青少年电影中的现象学风景和感知重构
赵敏[1]
(81-86)
从Sora“自恋机器”的诞生再谈克拉考尔电影本体理论的救赎意义
张佳男[1]
(87-91)
榕城光影:早期福州电影院发展考述(1909—1949)
孙怡可[1]
(92-96)
新媒体时代粉丝文化研究范式的转型与变迁——从收编/抵抗范式到景观/展演范式
王伟楠[1]
(97-101)
青年网络社交中“异质梗”的表征、审视与消解
卢刚[1];安钰[2]
(102-105)
消声的方言:AI语音交互中的伦理困境审思
叶冰昕[1];吴海荣[1]
(106-109)
“技术—情感”容器:基于数字遗物的记忆书写与哀悼实践
吴雯婷[1]
(110-114)
景观之内:数智时代下影像传播的物性身体与物性空间
刘煦[1]
(115-119)
河南省农村儿童数字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李丹[1,2]
(120-125)
亲情代偿?青年与“电子爸妈”的数字亲缘实践研究
王汇丽[1]
(126-131)
人工智能数智应用的物质本真、创造破坏与目标未来
赵艺凡[1]
(132-136)
山海史诗:《鹰厦铁路》中的历史叙事探析
陈北棱[1]
(137-140)
以“共”为美:“一带一路”纪录片的影像审美表征
闵媛春[1]
(141-143)
公私交织中的个体叙事与公共话语建构:私纪录片的社会性挑战与创作策略
姜雨彤[1]
(144-146)
论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全链条的业态重塑
肖枫[1]
(147-149)
注意力经济下AIGC数据新闻的发展与困境
王书麒[1];陈功[1]
(150-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