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社会科学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本刊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既重视基础理论、历史问题、全国性问题,更重视应用问题、现实问题、青海问题的研究,突出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 主管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上滨河路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2338
-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01/C
- 邮发代号:56-1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青海社会科学》2025年重点选题方向
(2-2)
文化符号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研究——以“石榴籽”文化符号为例
孙秀玲[1]
(5-13)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中华文化符号的再建构——以《格萨尔》史诗为研究对象
金红磊[1,2]
(14-23)
国际机构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回应资鉴与中国传播路径优化思考
李昕蕾[1,2];莫春慧[2,3]
(24-38)
青海省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与促进社区发展的对策探讨
孙哲[1];王传胜[1]
(39-44)
昆仑与昆仑文化源流考
巫新华[1]
(45-62)
齐家文化玉料资源、玉礼器系统中的昆仑神话观念
郑炳林[1];冯雅颂[1]
(63-73)
敦煌古象雄语文献研究现状及思考
格日杰布[1]
(74-81)
论青藏高原本土“若布”叙事传统及其谱系建构的功能和影响
吉多加[1]
(82-95)
象雄文明视角下普米族的谱系与文化研究
青姆[1,2];鲁绒翁丁[3]
(96-108)
从“魁阁”到西藏:民族学家李有义的人生与学术
看本加[1];满庭芳[2]
(109-123)
西部边疆地区高等教育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喜饶嘉措[1,2,3];桂还官尚[2,4];王宇[5]
(124-135)
网络暴力事件的传播力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陈积银[1];贾超然[1]
(136-147)
“自然”到“自主”:法律人类学视域下乡村法治现代化的路径、困境及优化
向达[1,2,3,4]
(148-158)
公共法律服务: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方式
朱瑞[1]
(159-174)
知识产权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范式与路径选择
陶源[1];杨学飞[2]
(175-185)
论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共振
聂章军[1]
(186-196)
影像建构援疆精神的历史、途径及价值
邴波[1];聂爱文[2]
(19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