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内蒙古艺术

内蒙古艺术

Inner Mongolia Art

曾用刊名:北国影剧

简  介:《内蒙古艺术》1980年创刊,时称《影剧》(蒙古文版)、《北国影剧》(汉版)。1993年,两刊同时更名为《内蒙古艺术》。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调整期刊名为“《内蒙古艺术(蒙古文、汉文)》”。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5—1380/J,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2096—9910。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管,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艺术类学术期刊。 办刊宗旨:《内蒙古艺术(蒙古文、汉文)》秉持艺术类学术性刊物总体定位,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刊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致力于艺术学全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以推出优秀的理论文章、文艺评论以及最新的文艺作品,形成关注理论前沿、追踪学科热点、构建学术高地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办刊宗旨。

  •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乌兰察布西路32号文化大厦副楼5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9910
  • 国内统一刊号:CN 15-1380/J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苏雅拉其其格作品选 (F0002-F0002)

记忆与再现:非虚构纪录片表现手法在歌舞剧中的运用——以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为例 戈琳娜[1] (1-3)

“第二个结合”与“旧剧现代化”的当代共鸣——二人台《王老太太》观后 刘尧晔[1] (4-6)

真善美的统一与艺术美感——蒙古剧《白马》观感 张劲盛[1];红格尔[2] (7-11)

新时代的律动 乌审人的歌者 刘新和[1] (12-13)

叶小纲第四交响乐《草原之歌》之内蒙古传统音乐元素探究 李查宁[1] (14-21)

水彩画本体语言的建构维度与艺术表达——以《故乡》系列作品为例 苏雅拉其其格[1] (22-24)

剧场视觉意象的心灵杜撰者——傀儡手朱莉·泰摩尔 高桂峪[1] (25-28)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美 王云艳[1] (29-32)

抒写世态风物 再现地域神采——从山东梆子《竹竿巷》看地方戏曲的文化表达和艺术追求 莫非[1] (33-36)

《好东西》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与女性形象书写 王秋月[1] (37-41)

论歌剧《阿依古丽》中阿斯哈尔的形象塑造 刘阳[1] (42-49)

非遗传承发展的理论视角与创新路径 张敬涛[1] (50-53)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非遗舞蹈代际传播的困境与重构——基于重庆秀山花灯的民族志研究 李佳霓[1] (54-61)

数字化介入泼墨泼彩绘画文化空间重塑的价值与路径 严蓉[1];李伟[1] (62-69)

内蒙古地区公共图书馆口述史工作实践——以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老队员口述采访为例 张静[1] (70-73)

唐代女性面部妆饰文化因子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袁乐[1];张明月[1] (74-78)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以内蒙古艺术学院精微素描课程为例 史文娟[1] (79-82)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多元化发展及前景展望 李彦娜[1];崔隽扬[2] (83-87)

古典油画技法课程教学札记 赵海棚[1] (88-91)

浅析苏·道尔吉扎布剧本艺术特征 娜布其[1] (92-97)

谈剧作家苏·道尔吉扎布的小品《错别字的变异》 普·朝克图那仁[1] (98-102)

论蒙古族音乐在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中的意义——以蒙古族民歌为例 赵香连[1] (103-108)

蒙古族曲调里的蒙古马与蒙古马精神 香春[1] (109-113)

钢琴伴奏技能探究——以幼儿师范生教学实践为例 吴福林[1] (114-121)

电视剧《西游记》及其蒙译简析 阿力玛[1] (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