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吴学术
Soochow Academic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
简 介:《东吴学术》为哲学社会科学类大型学术杂志,以开阔的学术视野,独立的学术立场,前瞻的学术姿态,阐释中国问题,连接国际学术,促进中国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同时,积极展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为繁荣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 创刊时间:20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9790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815/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穆旦早期诗歌论
耿占春[1]
(5-14)
象征祛魅与象征需求:诗学演变的内在驱动力——对耿占春《失去象征的世界》的综述及思考
王东岳[1,2]
(15-22)
习近平关于全球文明倡议的出场语境、理论特征及世界意义
方世南[1,2,3];黄雪梅[4]
(23-31)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多维样态与防范化解机制研究
陆波[1]
(32-38)
地域性文学研究应有多重维度
罗时进
(39-39)
从金陵到建阳:《西游记》三种编刊形式及其书坊背景
涂秀虹[1]
(40-47)
清初古文“醇雅而肆”的风格塑成——以计东文章观及其古文书写为中心
于金苗[1]
(48-57)
毛晋稿本词谱《词海评林》探微
吴雨辰[1]
(58-66)
“古典”的另一种传承——文艺复兴与中世纪之文化勾连别解
蒋承勇[1,2]
(67-71)
作为知识“事故”的博物馆:事故学、档案与艺术教育
苗思萌[1]
(72-83)
散文尽可虚构——兼与王彬彬教授商榷
周荣池[1]
(84-87)
论现代散文叙述者的可靠性
孙景鹏[1,2]
(88-94)
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路径——由鲁迅购读书目说开去
李春林[1]
(95-108)
大文学视野下的大文人形象——谢家顺先生《张恨水书信》读后
康鑫[1]
(109-114)
新时期农村改革叙述的情感流变——以何士光、张一弓、马金莲、雷平阳为中心
李旺[1]
(115-122)
以赛先生之眼:科技与人文对话的N种可能——关于李静《赛先生在当代:科技升格与文学转型》的对话(节选)
李静[1];刘大先[2];陈济舟[3];徐刚[4];秦兰珺[1];樊迎春[5];闫作雷[6];王都[7]
(123-132)
蒋子龙文学年谱
姜红伟[1]
(13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