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展经济
Trade Fair Economy
曾用刊名:中国商业年鉴
简 介:《商展经济》杂志于201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原《中国商业年鉴》变更而来,在沿袭年鉴出版的权威性、严谨性、严肃性、科学性基础上,《商展经济》 明确了新的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反映商业流通领域的发展新动态,刊发商业展览业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成果,探讨商展经济的现状和问题,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 未来,《商展经济》杂志将始终秉持“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前瞻性”的办刊理念,及时刊登商展、流通、服务、贸易经济等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更加全面系统地展现行业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行业健康发展、支撑决策、打造品牌、推动商贸流通和商展经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 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 创刊时间:2003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2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6776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617/F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4期
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对昆明城市品牌提升策略研究
万红[1];毕丽芳[2]
(1-4)
“双循环”战略下大连市展览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王晨雨[1]
(5-8)
产业融合视域下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胡伟才[1]
(9-11)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市会展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张泽晨[1]
(12-14)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会展活动的功能延伸与内容拓展——以2025首届中国身心健康与疗愈大会为例
李琳[1]
(15-18)
会展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孙祥喜[1]
(19-22)
全球价值链重塑背景下国际商贸企业的竞争策略研究
刘江娜[1]
(23-26)
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荣乃葳[1]
(27-30)
大连自贸区跨境电商问题与对策研究
向光洁[1];张帆[1]
(31-34)
数字贸易驱动消费升级的实证研究——基于CHFS微观调查江苏样本数据
倪德慧[1]
(35-39)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郭慧龄[1]
(40-43)
区块链技术助推温州市非遗经济发展研究
白婧[1]
(44-48)
新国潮视域下“老字号”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以辽宁省中华老字号为例
曹爽[1]
(49-52)
福建省霞浦县滨海渔村旅游发展提升策略研究——以东壁村为例
陈倩婷[1];邓惠芳[1];许传佳[1];林翠生[1];张光英[1]
(53-56)
新质生产力引领丽江古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吕清华[1]
(57-60)
海南旅游业发展策略的SWOT分析研究——以海南省保亭县为例
邱全亮[1];鲁晓丽[1]
(61-64)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李伟涛[1];徐丹妮[1];许蕊[1];张桂新[1]
(65-68)
数字化技术驱动下经济管理创新策略与实践分析
宋志艳[1]
(69-72)
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评价及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张利敏[1];黄熔[1];林佳仪[1]
(73-76)
中俄进出口贸易物流效率对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
王宇[1]
(77-80)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家具出口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南康家具出口视角分析
张驰[1];孙波[1]
(81-84)
RCEP背景下中越水果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魏晓萱[1]
(85-88)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策略分析——以阳山水蜜桃为例
唐小凌[1]
(89-92)
扩大内需背景下酒店服务差距对消费者预订意愿的影响
张胜美[1]
(93-97)
人民币国际化的创新推进路径探究——基于数字人民币
梁硕[1];赵怡然[1]
(98-101)
绿色金融赋能河北省乡村生态振兴研究
刘乃刚[1]
(102-105)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研究
许克荣[1]
(106-109)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挑战与促进机制研究
杨蒗[1]
(110-113)
RCEP背景下金融科技推动数字金融一体化的作用与影响
周琪[1];李奇璘[1]
(114-117)
省域经济双循环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路径与效果研究
刘铭一[1]
(118-121)
三维视域下文化、技术和社会力量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研究——以《黑神话:悟空》为例
李嘉[1];张晓薇[1];刘绮遇[1];胡永铨[1]
(122-125)
邢台市物流业数字化水平与效率提升建议——基于河北省11市的比较分析
桂鹏飞[1];景瑞蓉[1]
(126-129)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路径研究
郭晓萌[1]
(130-133)
机构投资者对企业ESG鉴证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股东积极主义的分析
郭鑫[1];李俊燃[1];于文洁[1];陈晓艳[1]
(134-137)
数智融合助力碳会计信息高质量披露研究
江洁瑶[1];匡萍[1]
(138-141)
西北五省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王禹豪[1];陈欣月[1];原宇宁[1];袁显朋[1]
(142-145)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运营策略创新研究
吴碧仪[1]
(146-149)
中小企业绿色融资机制创新研究
翟国耀[1]
(150-153)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研究
高天慧[1]
(154-157)
新时代物流管理一流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王宏智[1];陆立[1]
(158-161)
跨境直播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与创新策略研究
徐路阳[1]
(162-165)
基于“PIPE”模式的会展概论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研究
周诗涛[1]
(166-169)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数字化管理策略
姜晶[1]
(170-173)
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研究
于洺[1]
(174-177)
数字化转型对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以A企业为例
魏欣玮[1]
(178-182)
信阳市创新系统脆弱性评价和障碍因子分析
杨蓓蓓[1];许楠楠[1]
(183-187)
近三十年我国无形资产评估领域研究:进展、热点与趋势——基于CNKI核心期刊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黎涛[1];武博[1]
(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