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hai Minz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
曾用刊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简 介:本刊创刊于1975年,是以青藏高原民族历史、文化等为研究重点的学术性理论研究刊物。
- 主管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 主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 创刊时间:1975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9227
-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71/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结构化释义——思维特质、价值底蕴与实践指引
肖邦[1];魏则胜[1]
(1-7)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传承的空间转向及其当代重构
张波[1]
(8-15)
共青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内在机理与提升进路
彭弥[1,2]
(16-25)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路学表达:以帕米尔高原道路空间的文化互动与整合为主线
郭世杰[1];刘明[2]
(26-33)
昆仑的天崇拜与腾格里崇拜文化意涵
巫新华[1]
(34-42)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河源昆仑”的历史实证与价值意蕴
鄂崇荣[1];高文侠[2]
(43-4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在地化实践及其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研究——以丽江永胜洞经音乐为例
黄彩文[1];林娜彬[1]
(49-57)
县域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以广西M县为例
谢宝峰[1];李俊清[2]
(58-68)
青海湖祭祀礼制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刘子平[1];马成俊[1]
(69-79)
中国式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逻辑、问题挑战与路径创新
李修远[1];马知遥[2]
(80-88)
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三重维度
王雨[1];陈兴贵[2]
(89-99)
多样性概念的意义和使用
黄剑波[1];谢廷俊[1]
(100-107)
展演、脱嵌与具身:体育人类学研究的三种路径及其启示
杨秋月[1]
(108-116)
家校社协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于交叠影响域的视角
许丽英[1];王晴阳[1];于向海[2]
(117-126)
民族地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困境与推进路径——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视角
海路[1];陈卓[2];凡琳[2]
(127-136)
民族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张春海[1];于润泽[1]
(137-144)
民族地区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的影响机制——基于期望—价值理论的分析
孙瑞莉[1,2];闵兰斌[1]
(145-156)
国际中文教师跨文化交际情境中的意见表达策略及成因研究
吴勇毅[1];王露锦[1]
(157-163)
高校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构建探索
马瑞祾[1];宋继华[2,3];徐娟[1]
(164-174)
论平台经济下待命时间的法规范路径
王刚[1];李云飞[1]
(175-184)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及其实践路径
段程旭[1];杨本加[2]
(18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