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学研究 集刊
Chinese Poetry Research
该刊已选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中国诗学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创办于2003年。经多年努力,本刊于2023年先后入选AMI核心集刊、CSSCI来源学术集刊,并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本刊每年出版两辑,内容涵盖中国古典诗词学、现当代诗学、中外比较诗学等,常设栏目有“诗学话语”“新诗研究”“诗学文献”“词学研究”等。
- 主办单位: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 主 编:胡传志;潘务正(执行)
- 创刊时间:2002
- 出版周期:半年刊
-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人民路1号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6-4569-1
- 单价:
- 总价:
总第辑
郑玄“子夏序《诗》说”钩沉及平议
廖群[1,2]
(1-13)
从“引诗为占”到“赋诗言志”——论“余取所求”原则的诗学意义
李鹏[1]
(14-25)
六朝“物色”与文学视野
袁济喜[1]
(26-35)
论李商隐《题僧壁》《巴山夜雨》在佛教诗歌史上的传播接受
李小荣[1];杨兆涵[1]
(36-47)
“江南客”与“史官”:元代胡助两种身份认同下的矛盾心态
胡丽娜[1]
(48-60)
批评形态的转变与赋学话语的新构——汤聘《律赋衡裁》与李调元《雨村赋话》关系新论
梁凤连[1];踪凡[2]
(61-72)
困境中的突破:宋代馆驿诗的成长之路
李德辉[1];胡冰清[2]
(73-82)
杨亿《武夷新集》版本源流考论
吴晋邦[1]
(83-95)
焦虑的消解:宋诗身居玩好书写的转向
林雨鋈[1]
(96-104)
幕府文人刘克庄的自我认知及其文学呈现
商宇琦[1]
(105-117)
杜诗批评与清初龙眠诗学生态
童岳敏[1]
(118-132)
面对事件,文学何为?——以清代嘉庆己未诸生案为例
朱付利[1];罗时进[2]
(133-148)
清代“澳门杂诗”的风貌及其嬗变
邓骏捷[1,2]
(149-163)
时空重叠与逆挽倒插——重探周邦彦词的立体化文本结构
赵惠俊[1]
(164-176)
周济的词籍阅读与词学谱系的初创
王居衡[1]
(177-187)
陈运彰手批《宋元名家词》两种探论
刘宏辉[1]
(188-198)
谢灵运患病考
王帅[1]
(199-208)
日藏佚籍《宋元明诗隽》选录宋诗探考
赵昱[1]
(209-219)
梅清辑选诗歌总集丛考
刘和文[1]
(220-230)
“闹蛾儿”考释
闫艳[1,2];赵春燕[2,3]
(231-241)
晚清域外纪游诗整体观与“新派诗”的突围之困
卢桢[1]
(242-254)
沈尹默新旧诗歌体式之嬗变
赵思运[1,2]
(255-267)
新诗意象构造中的张力因素探析
王觅[1];王珂[2]
(26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