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曾用刊名:兰州商学院学报
简 介:《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的前身是《兰州商学院学报》,于2015年8月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学报》(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4-5465,CN 62-1213/F),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兰州财经大学主办的学报类学术期刊,出版周期为双月刊。 学报创刊于1985年7月,同年试刊第1期。1988年,正式成立学报编辑部,第一任主编为夏绍宣教授,出版周期为季刊。1992年,经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4-5465,CN 62-1101/F),出版周期为季刊(16开,96页)。2000年,《兰州商学院学报》改为双月刊(大16K、128页)。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报编辑部编辑人员也进行了相应充实,办公条件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2015年,学报首次进入“中国人文社科期刊2015核心·扩展板”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学报集理论性、学术性、政策性、资料性于一体,数十年来坚持学术性与应用性并重,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为重点,着力刊发具有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意义较强的经管类研究成果。现主要聚焦于以下主题: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全球价值链重构、供应链产业链、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绿色金融、智能制造、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学报编辑部内设有:办公室、编辑室、资料室。
- 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5465
- 国内统一刊号:CN 62-1213/F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视角
汪增洋[1];蒋恒鹏[2];周颖秋[3]
(1-12)
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异质性研究
米国芳[1];王春枝[1];苏坤荣[1];吕淼鑫[2]
(13-26)
能源结构、人力资本与碳排放
丁敏[1];赵宇[2];万子新[3]
(27-39)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企业ESG表现
谭志东[1];鲜崇琰[2]
(40-53)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减贫效应研究
胡颖[1];李维[1]
(54-69)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研究的理论回顾与前景展望
苏雪芹[1];罗章松[2]
(70-80)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我国城乡融合政策文本启示分析
贾元珊[1];黄恒君[1,2]
(81-90)
中国共产党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三重逻辑
朱前涛[1];秦昊[2]
(91-100)
CEO任期、长期导向与家族企业数字化转型——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调节作用
张宇婷[1];王娜[1]
(101-115)
近代企业经营模式过渡性研究——以通海垦牧公司为例
张琳杰[1];田牛[2]
(1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