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研究与管理
University (Academic)
曾用刊名:大学:研究;大学:学术版;大学.研究与评价
简 介:《大学:研究与管理》创办于2006年,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协学术部做学术支持,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注重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教学与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新思想、新学科、新流派,突出学术性、理论性、综合性及前沿性,跟踪及介绍相关领域最新成果。刊物自创办以来,影响深远,组建了由教育部相关领导、部分大学校长、著名专家和学者出任顾问和委员的编委会,系《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知网(CNKI)收录期刊。《大学》(研究与管理):关注普通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师生成长等问题。设有专题特稿、高端访谈、高校建设、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德育思政、创新创业等主要栏目。
- 主管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出版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2006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财富大道19号财富园三号B栋8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7164
-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78/G4
- 邮发代号:78-28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6期
应时代时势所需 育海洋法治人才——专访大连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裴兆斌教授
王黎;杨毅恒;郭伟
(1-3)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郭少军[1,2];郑凤[1]
(4-7)
职业院校中医科普基地推广中医药文化体验式科普宣传机制研究与实践
党艳红[1];李晓乾[1]
(8-11)
“三全育人”视角下职业本科院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丁楠[1]
(12-15)
云南省本科高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现状与路径研究
范开涛[1];刘荣珮[1]
(16-20)
数字治理视域下现代大学书院“双院制”问题审视与实践进路
林希[1]
(21-24)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分析——以会计学专业为例
李春艳[1];宋海涛[1];段洪成[1]
(25-28)
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现实问题与突破路径研究
陈烨[1];谢丽[1]
(29-32)
“双高”专业育人体系下的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
江文清[1];罗涛[1];罗惠[1]
(33-36)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团学工作支持体系构建与研究
廖翠[1];韩冷霏[1];梁孟佳[1]
(37-40)
高校“双带头人”发挥领导力的三重示范作用释义
杨东越[1]
(41-44)
面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搭建高校综合教育管理体系研究
贺凡伦[1]
(45-48)
“新工科”视域下工匠精神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的路径探析——以“国家工程师奖”人物事迹为例
冯方[1];唐梦涵[1];操悦[2]
(49-52)
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
弋顺超[1];胡国强[2]
(53-56)
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究
项婷[1]
(57-6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中级维吾尔语听力”课程路径探析
娜迪拉·马合木提[1];苏梦洁[1]
(61-64)
高职数学教育与医学专业课程融合发展研究
刘甜[1];魏歆林[2]
(65-68)
高质量指导模式在高校主题班会中的应用——以引导大学生提升学习动力主题班会为例
秦向伟[1];杨佳林[1];董秀茹[1];石宇杰[1];王凌德[1]
(69-72)
基于AACSB认证的应用型大学嵌入终身学习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彭博[1];傅杰[1]
(73-76)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伍厚玲[1]
(77-80)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军队院校教学改革实践——以指挥信息系统工程专业GIS类课程为例
王跃辉[1]
(81-84)
谈心谈话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的育人实效性研究
陈琨[1]
(85-88)
构建数学建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戴建新[1];王友国[1]
(89-92)
“产—教—创”融合的地方高校新工科育人体系研究
张聪[1];刘爽[1];呼忠权[1];王振春[1]
(93-96)
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下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范式研究
王洪贞[1]
(97-1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路径探究
吴天昊[1]
(101-104)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民族地区基层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杨鑫[1];邓砚[2]
(105-108)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团队一体化建设“藤蔓”培养模式探究
彭文丽[1];刘建新[2];卜若娴[1]
(109-112)
甘肃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发展现状及路径优化研究
封静[1]
(113-116)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路径模式探索
刘临君[1];邱如燕[1]
(117-120)
AI技术赋能下的高校双语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陶婧[1]
(121-124)
大类招生背景下基于大学生个体特征的专业适应性表现研究
王晗[1];牛烁文[1];杨洁[1];吴雨洁[1]
(125-128)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李攀攀[1]
(129-132)
家校协同: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价值回归
郭英辉[1];王娟[2]
(133-136)
数字化背景下增值性评价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具体实施路径的研究
冯华诺[1];吴平[1];王名雄[1];谭星君[1]
(137-140)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农产品电子商务”课程改革研究
苏秋芬[1];朱晓琳[1]
(141-144)
高职院校财经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探讨——以工程财务管理课程为例
林菁菁[1]
(145-148)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刘双[1]
(149-152)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探索——基于创新育人模式视角
赵迪[1]
(153-156)
广州高职院校学生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使用和评价调查研究
王建萍[1];范荟[2]
(157-160)
面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策略研究
李思蓓[1]
(161-164)
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
许然然[1]
(165-16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探析
罗皓荣[1]
(169-17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研究
洪宇燕[1]
(173-176)
“五育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措施
陈玉[1]
(177-180)
高校就业工作评价的现状与路径探究
张鸿彬[1];楚玉保[1]
(181-184)
大学生公益创新创业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孙璇璇[1];杨颖[2]
(185-188)
高职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
唐玉[1];刘璐璐[1]
(189-192)
聋人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障碍因素分析
吴筱玫[1]
(193-196)
“双创”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沈风范[1]
(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