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科技和产业

科技和产业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该刊已选入: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

曾用刊名:中外产业科技

简  介:《科技和产业》是科技与经济交叉的综合性期刊。以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为宗旨,主要登载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研究型兼应用型论文,所设栏目涵盖科技促进产业、地区、区域、企业的发展状况。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题写刊名。热烈欢迎广大作者提供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研究及高水平的文献综述、学科发展述评、学科前沿评介、产业行业发展动态评述、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等稿件。杂志也可刊发项目、课题的研究报告,为成果发布、职称评定、毕业升学等搭建平台。所有来稿本刊均会在十日内通过电子邮件给您回复,告知您的稿件是否被录用。一经录用,保证在三个月内见刊发表。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 创刊时间:2001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1807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671/T
  • 邮发代号:2-73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5期

关于开展2025年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年度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通知 (F0002-F0002)

雄安新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研究 杨书奇[1];李平[2];贾扬帆[1];陆昊铖[1] (1-6)

雄安新区打造高端高新产业重要承载地的路径与措施 耿会岩[1];陈诗波[2] (7-13)

基于国际实践经验的颠覆性技术评育结合机制研究 刘杨[1,2];陶斌武[1];刘华仑[1,2];田怀秀[1,2] (14-22)

雄安新区承接疏解与自身发展的协同共进之路研究 徐小伟[1];赵景慧[1];龙颖茜[1] (23-29)

基于FLAC3D模拟的不同锚杆长度对巷道支护效果的影响 陈杰[1] (30-36)

15111工作面轨道顺槽沿空掘巷煤柱优化设计 李廷[1];张童[1];刘起源[1];张守峰[1];辛永强[1];赵建明[2];李志军[3];王乾龙[4] (37-45)

合川气田下二叠统栖霞-茅口组气藏产能主控因素分析 李晨晨[1];张晔[1];屈洋[1];王胜元[1];刘美薇[1];孙天鸽[1];吴云龙[1] (46-54)

致密砂岩储层体积压裂可压性评价方法在临兴地区的应用 宋效文[1];安琦[2];李宇[1];葛岩[1];赵战江[1];韩冬[1] (55-60)

新型可溶压裂球的研制与性能分析 尚晓峰[1,2];王贵学[1,2];王志坚[1,2];丁柯宇[3];周后俊[3] (61-65)

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城镇燃气用气量预测 丁磊[1];邓小毅[1];马玺[1];郭乐华[1];龙海红[1];廖春梅[1];黎国鑫[1];徐玲[2] (66-73)

山区公路隧道应急救援资源优化模型研究 付立家[1];李彬旗[2];刘林[2];杨桪[1] (74-80)

D4发动机装配线布局设计 曹阳华[1];周禹辰[1];教秋阳[1] (81-87)

基于虚功原理的输电线路景观塔变形分析 廖邢军[1];何松洋[1];何文俊[1];刘洪昌[1] (88-94)

基于LSTM及注意力机制的锂电池健康状态预估 刘晨[1] (95-100)

静压挤密桩缩孔效应分析及新型填夯一体装置 郭亮[1];雷方超[1];裴霏[2];徐传召[1];邢凯[1] (101-105)

政府注意力配置强度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龙生[1] (106-113)

四川白酒产业的法治保护路径——基于专利信息维度的分析 罗涵[1];邓瀚卓[1] (114-119)

新质生产力推动江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逻辑与路径研究 平静雨[1];张琳[1] (120-128)

中国物流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石维达[1];马信春[1];刘尚俊[1];王新娥[1] (129-134)

中国-东盟区域价值链视角下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岳媛媛[1] (135-140)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提升供应链互补性了吗?——来自生物制药行业的证据 董丰[1];张桂阳[2];柳庆欻[2];李小东[1] (141-150)

数据要素配置、数字技术创新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上市制造业企业2011—2022年面板数据 吕明元[1];马睿劼[1] (151-161)

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 韦润[1];李小康[1];鲍玮珺[1] (162-168)

基于SWOT分析的广西桂平市体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李俊霖[1];王军[1];李健[2] (169-175)

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以河南省为例 邓峰[1];王泽兴[2] (176-182)

数字化视域下智慧交通产业链韧性诊断研究 杨莹[1];史立凯[1];陈大志[1];唐帆[2] (183-189)

先进制造业集群知识协同网络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朱晓亚[1];危维[1];李永琪[1];孟晓华[1] (190-201)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以黑龙江省为例 曹玉昆[1];陈雨荷[1] (202-210)

基于多因素集成评价的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分析 孙晓艳[1];王军霞[1];赵鑫[1];张艳辉[1];连文威[1];段红梅[2] (211-218)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王一帆[1] (219-226)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数字化建设与公共空间重构——以广东连樟村为例 杨洋[1];黄凯洁[1,2] (227-233)

基于POI数据的兰州市中心城区“三生空间”现状识别及格局分析 张文迪[1] (234-24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预测 杨云松[1] (242-246)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闫雨沙[1];王瑞雪[1] (247-254)

社会网络视角下建筑企业数实融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 薛小龙[1];廖俊鹏[1];高鸿铭[1];陈建硕[1] (255-263)

数字化导向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高管团队异质性的调节效应 曹勇[1,2];何颖[1];刘梦浛[1] (264-270)

高新区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姚瑞娟[1];王尹超[2];张子怡[3];王江平[1] (271-277)

人工智能可以降低企业环境成本吗? 王积田[1];米沛雨[1];金钊[1];肖毅宁[1];于健鸿[1] (278-284)

税收优惠与企业成长性——基于多期DID的实证检验 李芹[1] (285-291)

能源强国建设背景下央企新型智库人才机制建设的思考 陈峰[1] (292-298)

基于政策支持与产业需求匹配的广西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覃靖文[1] (299-305)

基于CiteSpace的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文献计量分析 王大仁[1];彭德远[1] (306-314)

基于城市韧性的建筑遗产环境脆弱性风险评估——以天津市为例 谭立峰[1];陈涌昕[1];王谦[1] (315-325)

乡村治理何以有效:基于主体-制度-技术-产业的实践框架 粟娟[1];李威龙[1];覃雯[1] (326-331)

关于开展2025年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年度博士生论文评选的通知 (33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