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与争鸣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探索与争鸣》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国内唯一一本以“学术争鸣”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思想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坚持正确方向、提倡自由探索、鼓励学术争鸣、推进理论创新”为办刊宗旨,注重对学术前沿话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作深层次的理论评析,强调人文性、思想性与争鸣性,是国内学术界进行理论探索、交流、争鸣的重要园地。 《探索与争鸣》杂志立足于“有学术的思想”,坚持“思想温暖学术,学术关怀现实”的办刊理念,坚持“提倡自由探索,鼓励学术争鸣”的办刊风格,坚持以当下性、公共性、跨学科、思想性为核心的办刊特色,追踪时代和改革大潮,捕捉学术前沿问题,将理论探索与学术争鸣相结合,在全国同类思想学术期刊中独树一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联大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2229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208/C
- 邮发代号:4-49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宪法学与政治学的分途与交集——基于学科史的对话
林来梵[1,2];杨雪冬[3];李忠夏[4];任剑涛[3];张翔[5];王蔚[6];于晓虹[3];杨陈[7]
(4-4)
对话还是对决,这是一个问题
林来梵[1]
(4-5)
源流与动力:中国政治学的塑造
杨雪冬[1]
(5-9)
分化与整合:从国家学到国家(宪)法学
李忠夏[1]
(9-13)
宪法学与政治学如何联姻
任剑涛[1]
(13-17)
“预流”与“分流”:宪法对政治的规范力的学术建构
张翔[1]
(17-20)
情不投也可以意合:宪法学与政治学的分离与重逢
王蔚[1]
(20-23)
跨越藩篱:法学与政治学的交叉融合
于晓虹[1]
(24-26)
学科互鉴与中道精神
杨陈[1]
(27-32)
一场有必要也有意义的对话
林来梵[1]
(33-35)
“公共理性”辨义
张江[1,2]
(36-50)
如何“成就我们的国家”——在美国以外思考一个美国哲学家提出的问题
童世骏[1,2]
(51-57)
心性现实主义文艺中的现实
王一川[1]
(58-67)
重思人性中的欲望要素——与何怀宏教授商榷
李亭慧[1];舒国滢[1]
(68-76)
何以破解经济治理中刑法的“口袋化”
李云霖[1];王玉好[1]
(77-86)
制度韧性与国家盛衰:一个内外冲突的双均衡分析框架
聂辉华[1,2];沈浩翔[3]
(87-96)
使国家治理运行起来——“摸清底数”的信息属性及其技术优势
韩志明[1];贺晶晶[2]
(97-105)
新型社会形态:新质生产力、结构变革与范式转换
董昌其[1];米加宁[1]
(106-117)
经济法语境下“政府化债”的理论解释与制度完善
冯辉[1]
(118-127)
地方专项债券的“项目制”隐忧及其治理方略
熊伟[1]
(128-139)
“化债”的关键抓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法治逻辑
李蕊[1]
(140-150)
一百年与二十年:百年中国文学思想史(十五)
王尧;叶祝弟
(151-151)
有线广播及大喇叭的政治/文化功能——1970年代粤东山村的声音记忆
陈平原[1,2]
(152-160)
抗战文艺的声音实践与跨域流动
王今[1]
(161-170)
左翼的声音:《压岁钱》的市民趣味与隐形革命
魏华莹[1]
(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