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与争鸣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探索与争鸣》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国内唯一一本以“学术争鸣”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思想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坚持正确方向、提倡自由探索、鼓励学术争鸣、推进理论创新”为办刊宗旨,注重对学术前沿话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作深层次的理论评析,强调人文性、思想性与争鸣性,是国内学术界进行理论探索、交流、争鸣的重要园地。 《探索与争鸣》杂志立足于“有学术的思想”,坚持“思想温暖学术,学术关怀现实”的办刊理念,坚持“提倡自由探索,鼓励学术争鸣”的办刊风格,坚持以当下性、公共性、跨学科、思想性为核心的办刊特色,追踪时代和改革大潮,捕捉学术前沿问题,将理论探索与学术争鸣相结合,在全国同类思想学术期刊中独树一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联大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2229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208/C
- 邮发代号:4-49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刊首语
(3-3)
新大众文艺与“二次元一代”的经验变迁
邵燕君[1,2];祝东力[3];赵勇[4];王鑫[5];杨玲[6];秦兰珺[7];耿弘明[8];李洋[9];黎杨全[10];许苗苗[11];王玉玊[7]
(7-7)
“其实你们也是这样的,只是你们不知道”
邵燕君[1,2]
(7-9)
从学术史看“二次元一代”学者
祝东力[1]
(10-12)
网络文学,或“新大众文艺”应该如何研究
赵勇[1]
(13-15)
界面之外:游戏化向度的现实与新大众文艺中的技术想象
王鑫[1]
(16-18)
关于“二次元存在主义”的困惑与思考
杨玲[1]
(19-21)
数码人工环境:从哪来,到哪去
秦兰珺[1]
(22-24)
“00年代”的两种想象力
耿弘明[1]
(25-27)
文学的游戏性还是游戏化
李洋[1]
(28-30)
走向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
黎杨全[1]
(31-32)
网络文学的游戏研究——视野、流变及拓展
许苗苗[1]
(33-34)
代际、媒介与文学之变
王玉玊[1]
(35-38)
两种“天下”:平行还是汇合
孙飞[1]
(39-50)
何以爱:博爱概念在近代的“全球化时刻”——兼与向世陵教授商榷
褚丽娟[1]
(51-62)
数字时代倦怠的生成机制与深层逻辑——兼与韩炳哲商榷
康翟[1]
(63-72)
如何书写“失意”——对当代基层知识青年叙事及其知识生产的省思
何青翰[1]
(73-85)
节奏与“时间的生产”:日常生活批判的时间盲域
邱婕[1]
(86-96)
自走棋批判——全景敞视主义、内面世界以及加速逻辑的动摇
邓剑[1]
(97-106)
由己及己:青年“隐生活”的内涵、机理与逻辑
郑晓茹[1];刘中起[2,3]
(107-118)
摄魂怪与隐匿术:算法时代的面容危机
施畅[1]
(119-126)
幻肢:走向人与动物的文学共同“体”
张煜棪[1]
(127-138)
解放“赛博无产”——容他性个人数据使用权的法构造
齐英程[1,2]
(139-152)
“自反式信息茧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构筑机理与超越
曹冬英[1]
(153-166)
算法行政“保险丝”机制:一个综合性算法规制分析框架
周子羽[1]
(16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