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教育研究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曾用刊名:外国教育动态:比较教育研究
简 介:《比较教育研究》(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原名《外国教育动态》)创刊于1965年,是受中央宣传部委托创办的我国第一本比较教育研究专业杂志,现兼作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刊。 本刊现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65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教育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7667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878/G4
- 邮发代号:2-46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9期
                                
                                    
                                        关于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研究
                                    
                                
                                    
                                        王定华[1]
                                        (3-14)
                                    
                                         
                                    
                                    
                                    
                                
                                
                                    
                                        中国教育品牌在全球南方传播的有利条件、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谷贤林[1];王垚赟[1]
                                        (15-25)
                                    
                                         
                                    
                                    
                                    
                                
                                
                                    
                                        开放的制度理性:中国教育制度型开放内涵、价值遵循和实践路径
                                    
                                
                                    
                                        秦廷国[1]
                                        (26-34)
                                    
                                         
                                    
                                    
                                    
                                
                                
                                    
                                        研究型大学赋能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模式与特征:基于中美比较视角
                                    
                                
                                    
                                        卓泽林[1]
                                        (35-45)
                                    
                                         
                                    
                                    
                                    
                                
                                
                                    
                                        学科交叉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学院系组织变革的图景与动力
                                    
                                
                                    
                                        李函颖[1];洪敏[1]
                                        (46-58)
                                    
                                         
                                    
                                    
                                    
                                
                                
                                    
                                        日本国家主导的科学高中建设及其政策效能探析
                                    
                                
                                    
                                        苗学杰[1];李河冰[1]
                                        (59-69)
                                    
                                         
                                    
                                    
                                    
                                
                                
                                    
                                        主要国家及国际组织学前儿童数字技术使用政策的基本立场探析
                                    
                                
                                    
                                        江夏[1];张世义[1]
                                        (70-79)
                                    
                                         
                                    
                                    
                                    
                                
                                
                                    
                                        数字化时代学生的数字安全风险:类别、成因与国际应对
                                    
                                
                                    
                                        易学瑾[1]
                                        (80-90)
                                    
                                         
                                    
                                    
                                    
                                
                                
                                    
                                        世纪之交以来美国公民教育的低效及其原因分析——兼论公民教育与民主的关系
                                    
                                
                                    
                                        吴宗劲[1];饶从满[1]
                                        (91-100)
                                    
                                         
                                    
                                    
                                    
                                
                                
                                    
                                        欧盟推动社会情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因、举措与成效
                                    
                                
                                    
                                        李超[1];张香兰[1]
                                        (10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