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自创刊之日起即以反映国内外体育学术研究、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1992年以来,一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被四川省评为学术理论类一级刊物。现设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体育生物科学等栏目。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 创刊时间:196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成都市体院路2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9154
  •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097/G8
  • 邮发代号:62-10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5期

加快补齐体育短板,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赋予学校体育的使命与任务 毛振明[1];陈帅[2];陈璐[2];杜晓红[1] (1-14)

“文化强国建设与体育文化工作改革与发展”笔谈 (15-15)

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体育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 陈晔[1] (15-21)

深化体育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考 李杨[1,2];孙淑慧[1] (21-26)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王明建[1];董金鹏[1];马林[2] (26-31)

从仪式体育到现代体育:夏威夷冲浪运动的现代化演进与启示 涂传飞[1];杨淑梅[1];倪军[1] (32-41)

体育新乡贤参与农村体育治理的发展样态及实践路径 马棕林[1,2];左长振[1];赵元吉[1];郑海玲[1,3];刘淑杰[1,4] (42-52)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于浩[1];刘健[1] (53-63)

NBA最新改革动态分析及对CBA联赛创新发展的启示 姚健[1] (64-72)

重竞技项目女运动员自我赋权与性别平等研究 高鹏飞[1];石昕妍[2];梁勤超[3] (73-79)

他山之石:大学体育博物馆建设的日本经验论析——以早稻田体育博物馆和中京大学体育博物馆为例 彭露[1];刘青[1];崔莉[1];宋秀平[1] (80-89)

体育国际传播的共情机制:成都大运会赛事亲和力的短视频建构 刘臻睿[1];钟新[2];蒋贤成[3] (90-99)

体育商业赛事网络舆情演化的多维度特征考察与启示——以MX中国香港行事件为例 樊峻甫[1];曹景川[2];张大为[3] (100-109)

春田学院中国体育留学生群体新考(1912—1949年) 王少芳[1];吴刘玲仔[1];崔乐泉[2] (110-121)

近代体育新闻史补考勘误——从1924年巴黎奥运会广播报道说起 魏伟[1];迟小鹏[1] (122-130)

新时代学校体育督导信息化转型:作用机制、现实困境和实施路径 韩博闻[1];李赟靖[1];李艳茹[1] (131-138)

社会资本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自我价值感的中介作用 朱寒笑[1];蔡汶菲[1];陈琳[1];田野[1] (139-148)

超越虚拟与现实的二元对立:线上体育现象的网络民族志研究实践与方法论反思 康益豪[1,2];林志义[3];杨海晨[3] (149-156)

体育网络民族志研究的域外经验与中国应用 刘楚琛[1];林志义[2,3];赵芳[4] (15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