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社会》杂志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全国性社会学专业期刊,1981年10月创刊。创刊以来,不仅深受国内外社会学界同行的欢迎,也受到国内关心社会学发展的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影响。被评价为“上海期刊‘在全国学术理论刊物中名列前茅’”的杂志(《文汇报》)。2006年《社会》杂志刊文全文转载量为社会科学总论类排名第5位。 自2005年《社会》杂志改版以来,它更加明确地确立了“更快地反映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和分析的学术思想和具有一定原创性的理论;与世界层面社会学学科的前沿紧密地互动;为推动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发展作贡献”的办刊宗旨;成立了以陆学艺、郑杭生、林南、邓伟志为顾问:以马戎、卢汉龙、沈关宝、宋林飞、李强、李友梅、李路路、景天魁(按姓氏笔画排序)为学术委员会委员:以李培林、孙立平、王思斌、刘世定、张乐天、沈原、应星等31位全国著名的社会学专家学者为编委的学术指导和编审机构。以“更加关注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规范性和学术性,努力将社会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性刊物”为追求;不断适应当今中国社会学发展对学术期刊的迫切要求,突出学术性、规范性和研究“真问题”的特色。 《社会》杂志主要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论文;它不仅关注国内外一流学者的最新研究动向和成果,而且也密切关注我国社会学及相关领域一线的最前沿的富有价值及代表着未来中国社会学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同时,它也继续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国社会学的未来的希望的社会学领域的后起之秀、社会学新人的成长。《社会》杂志热诚欢迎国内外社会学同行的赐稿、支持和批评。《社会》杂志将继续本着竭尽全力为社会学界和社会学工作者服务的职业精神。为推动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发展作贡献。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上海市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东校区3号楼219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8804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123/C
- 邮发代号:4-36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近代中国革命的代际继替与青年塑造:以上海左翼青年运动为例(1924—1927)
陈艳楠[1]
(1-33)
愈现代,愈“自然”:中国人食物生产中的情感结构 以“三门青蟹”的发展史为例
惠忆晨[1];李篡[2];肖瑛[2]
(34-70)
“一本主义”及其反思 丧服学与陶希圣的社会史研究
黄康佳[1]
(71-95)
地位匹配与庇护共享:宋代国家构建下的精英家族婚姻
王阳[1]
(96-130)
静水潜流:社会变迁、婚姻状态与生育水平变化
范新光[1]
(131-157)
私人生活的“公共性”:健康教育与基层治理中的制度—关系互构
何雪吟[1]
(158-187)
代际关系视角下的单位变迁:以中部X县的行政单位为例
韩礼涛[1];金炜玲[2]
(188-212)
“超常性”的悖论:韦伯对西方文明内部卡里斯玛的研究
潘梓旸[1]
(213-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