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海学刊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江海学刊》是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以“办传世名刊、载精品力作”为宗旨,将繁荣学术和服务实践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自1958年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体现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形成了“新颖、深邃、凝重、厚实”的办刊风格,赢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目前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原创学术空间、名家专论、海外学术之窗、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文学、学术评论等。作为我国社科院系统中办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之一,该刊第一批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5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路16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856X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013/C
- 邮发代号:28-2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嵌套双二元结构:中国城乡关系的一个新阐释框架
孙涛[1]
(5-11)
数字游民乡村嵌入的模型、图景及反思——兼论数字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
王忠[1];林珑[1]
(12-18)
完善农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理论逻辑与案例证据
何玉凤[1];冯淑怡[1,2];杜焱强[1]
(19-27)
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法学方法论
夏锦文[1,2,3,4,5];胡锦华[6]
(28-38)
转变与定位:中国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职能研究
朱光磊[1];刘亚强[2,1]
(39-51)
“遥控”作为算法现象的技术伦理批判
田海平[1,2]
(52-65)
《越问》撰者孙因未登宝庆二年进士考
商宇琦[1]
(65-65)
哲学是人类对形上追问的无尽反思——以儒家生生伦理学为视角
杨泽波[1]
(66-74)
《南北朝墓志集成》语词校释
周永研[1]
(74-74)
从费尔巴哈到黑格尔:《巴黎手稿》中青年马克思异化构型的塑形与转向
宋惠芳[1];秦桐[1]
(75-85)
学以成人:从孔子的“成人”概念看儒学的功夫取向
倪培民[1]
(86-96)
“美术”一词传入中国及文化意涵小考
徐硕[1]
(96-96)
独知与治欲:中国哲学的欲望治疗
张昭炜[1]
(97-107)
“人机对齐问题”对DeepSeek提出的哲学挑战——以“前见—偏见”关系为切入点
徐英瑾[1]
(108-119)
《齐物论》完成时代考
李锐[1]
(119-119)
从ChatGPT到DeepSeek:汉字基因解码驱动的认知架构革命——基于汉字六书造字智慧的思考
贾利军[1];贺达豪[1];邓涵月[1]
(120-131)
知识青年向何处去:AI时代大学教育的挑战与应对之道
梁玉成[1]
(132-138)
从制造力到算力:数字技术应用如何塑造技能结构的异质性
王星[1]
(139-144)
智启善治: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的新图景
王迪[1,2]
(145-150)
AI赋能养老服务:从技术突破到社会协同
陈友华[1]
(151-156)
不是只有人工智能——第三代互联网的系统分层分析框架
郑作彧[1]
(156-162)
《春秋》“宋人迁宿”考疑
徐飞[1]
(162-162)
科学基础是物理学还是生物学?——再论孔德社会学的内在张力问题
方捷[1,2];郭台辉[3]
(163-172)
大数据时代的开源式创新:理论逻辑与中国战略
孙军[1,2];张应语[1]
(173-180)
加密交易平台破产的用户取回权行使保障路径建构
常柳溪[1]
(181-188)
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欧洲研究:知识生产、需求对接与方法升级
翟东升[1,2]
(189-198)
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美国研究:进展、挑战与方向
刁大明[1];鲁铭[1]
(199-208)
新中国南亚研究六十载:现状、体系与发展
李志强[1,2]
(209-217)
中国的俄罗斯研究发展概览与未来进路思考
吴昊[1,2];徐博[2,3]
(218-225)
以“竹枝”为名:清代文人的生活史与事件史书写
罗时进[1];张伟[2]
(226-236)
杨万里佚文拾遗
牛思仁[1]
(236-236)
汉字即语言图象——从维特根斯坦“象形文字”论汉字如何思想
骆冬青[1]
(237-246)
汉字构形与中国传统建筑“立象尽意”的空间思维
唐闻君[1]
(24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