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10月09日 Wed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江海学刊

江海学刊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江海学刊》是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以“办传世名刊、载精品力作”为宗旨,将繁荣学术和服务实践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自1958年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体现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形成了“新颖、深邃、凝重、厚实”的办刊风格,赢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目前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原创学术空间、名家专论、海外学术之窗、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文学、学术评论等。作为我国社科院系统中办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之一,该刊第一批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5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路16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856X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013/C
  • 邮发代号:28-27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4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开放观:方向抉择、重大使命与历史超越 任平[1] (5-13)

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研究与评析 邴正[1];范云昊[1] (14-21)

洪迈“舆地道里误”引贾耽佚文不误辨 王红星[1] (21-21)

翻译变异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曹顺庆[1,2,3];刘诗诗[3] (22-33)

无注哲学的被迫登场 崔平[1] (34-41)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苏培君[1] (42-53)

“同情”的利他主义解释辩护 姚新中[1];张燕[2] (54-62)

“亲亲仁民爱物”的儒家文明图式——以《孟子·尽心上·亲仁爱章》为中心 杨海文[1,2] (63-69)

从建构正义到自然正义:老子的致治之道 朱承[1,2] (70-78)

明代《家礼》学的三种形态及其发展演变 江鎏渤[1] (79-86)

以未来产业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邱斌[1];吴可心[1] (87-95)

《肩水金关汉简》校补二则 鲁普平[1] (95-95)

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周期演化与政策体系构建 谢芬[1,2];杜坤伦[2] (96-103)

数字化转型何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来自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刘利平[1];李佳辉[1] (104-110)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命题的出场逻辑与实践路径 陈传善[1];周毅之[2] (111-118)

清人注杜订误一则 王春翔[1] (118-118)

数智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变革及新型生产关系构建 熊亮[1] (119-125)

制度空间与运作要素: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破格聘任的特点及启示 王处辉[1];高天宇[1] (126-138)

程颐“作文害道”说新论 郑淑花[1] (138-138)

社会生产体制变迁视角下的新职业群体:职业特征、形成原因与现实困境 张海东[1,2];杨城晨[3] (139-146)

“跨越卡夫丁峡谷”争论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王阳[1,2] (147-156)

网络空间的青年亚文化及其治理 孙伟平[1,2];伏志强[3] (157-163)

技术加速主义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类型学分析 林曦[1] (164-172)

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法治化的理论拓补与制度调适 张婉苏[1] (173-179)

历史比较方法对国际法治的贡献——以梅因的《国际法》为中心 洪家宸[1] (180-189)

以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书写微观史?——卡洛·金兹伯格的“如实”历史叙事思考与实践 李根[1] (190-199)

《逍遥游》“致福”解 李锐[1];乔丹[1] (199-199)

“市民社会”史与德国社会史研究的更新——以于尔根·科卡为中心 尉佩云[1];李皓然[1] (200-210)

“通庠毕变”:生员群体与清初基层行政——以《康熙间婺源县士民具禀汇抄》为中心 刘道胜[1];张文斌[2] (211-218)

国图藏《春秋左传注疏》印章拾遗 王少帅[1] (218-218)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区教育督导人员的生存状态 郝天豪[1] (219-227)

京师文会:明初文学场域的生成与诗文观念的交融 左东岭[1] (228-242)

“吟咏情性”与清初性情诗学的批评转向 朱志远[1] (243-254)

《荷花过雨满池香》中国画(麻布) 宋华 (25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