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中国记者

中国记者

Chinese Journalist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0-2011)

简  介:新闻专业刊物。反映国内外新闻动向,评价国内外优秀新闻作品和精彩新闻照片,研究和探讨新闻理论,交流采编经验,指导新闻实践。

  • 主管单位:新华通讯社
  • 主办单位:新华通讯社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1146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275/G2
  • 邮发代号:82-23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用镜头触摸冰雪运动的热度》 鲁鹏[1] (F0002-F0002)

守正创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矩阵 持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工作走深走实 俞海[1,2] (4-7)

以高品质生态文明报道讲好美丽中国故事 高敬[1];胡璐[1] (8-11)

以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巩固扩大“朋友圈” 侯黎强[1] (12-1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报道 如何守正创新引人入胜——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实践探索为例 李杲[1] (16-19)

以五个视角做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报道 张春华[1] (20-23)

紧扣主线打造精品 用心讲好美丽中国的海南生态故事——海南日报社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报道的探索实践 林绍炜[1];陈彬[2] (24-28)

工作室:主流媒体破圈突围的实践与探索 程婧[1] (29-32)

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创新策略——以科技日报“深瞳”工作室为例 许志龙[1] (33-36)

高质量发挥工作室效能 可视化重塑全媒体精兵——中国青年报社“青蜂侠工作室”的培育实践 董时[1];王海[2] (37-40)

以“三融”项目探路主流媒体队伍转型与系统性变革 (41-44)

推动构建“三维立体化”大理论传播格局——以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工作室为例 刘长发[1];侯金亮[2,3] (45-48)

培育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突击队——广东广播电视台系列工作室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曾少华[1] (49-51)

变量 存量 质量:津云融媒体工作室集群的运行与演进 印永清[1];侯津淼[2];魏彧[3] (52-56)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的品牌建设策略——安徽广电升级融媒体工作室的探索 鲁俊[1];刘梅梅[2];李岳[2] (57-59)

在剖析样本中见证韧性与活力——经济样本报道的价值及操作思路 邬焕庆[1];王俊禄[1];唐弢[1] (60-62)

多元声音绘就经济真实画像——中国经济圆桌会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韩洁[1] (63-65)

展现新春活力涌动 书写万家暖意融融——新华社2025年“新春走基层”报道的亮点与思考 孙铁翔;滕沐颖 (66-69)

在“真走”中取“真经” 姜潇[1] (70-71)

传递时代强音 凝聚奋进力量——工人日报2025年“新春走基层”报道浅析 尹雪梅[1];于灵歌[1] (72-74)

同题报道中,如何打造特色融媒栏目——以中青在线“新春走基层”报道探索为例 孙晔[1];李想[1] (75-77)

让无人区持续成为精神高地与新闻富矿 史卫燕[1];王金金[1];杜笑微[1] (78-79)

“新春走基层”报道创新的“四力”指引——以湖北日报相关报道为例 门天清[1];肖诗荣[1];陈力峰[2] (80-83)

向全世界讲好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连续发布人权主题外宣报告的实践与探索 刘明霞[1];谢彬彬[2];高蕾[3] (84-87)

身入心到 内外兼修 求实问效——关于调查研究的几点认识思考 汤玮[1] (88-90)

践行调查研究的“三观” 陈燕[1] (91-93)

道以为根,术以为用:浅谈调查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刘惟真[1] (94-97)

从历史中寻找“回响” 从常识中寻找“答案”——关于调查研究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李金红[1] (98-100)

如何立足地方做出好新闻——第34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观察 朱建华[1] (101-104)

呼和浩特青橙融媒: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实现突围蝶变 李今南[1];刘勇[1];张丹[1] (105-107)

以数字化引领融媒体中心评价激励体系建设——以重庆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为例 杜术林[1,2];张科[1,2];操梅[3] (108-110)

党媒自主开发数字孪生系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石祯专[1];余飞[2] (111-113)

AI赋能全国两会报道:创新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 攀日月;程辞安 (114-116)

媒体助力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以新湖南客户端融媒专栏《楹联里的湖南》为例 夏似飞[1];朱晓华[1] (117-120)

增强全媒体背景议题设置能力 提高新时代检察新闻宣传质效 袁正兵[1] (121-124)

“网红记者”的变与不变——新媒体时代关于记者转型的体会 张扬[1,2];麦凌寒[1,2] (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