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包装
Hunan Packaging
简 介:《湖南包装》创刊于1983年,由湖南省包装总公司、湖南省包装联合会共同主办。2015年下半年起,《湖南包装》全新改版,旨在打造一份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具有前瞻视野的设计艺术类学术型期刊,拟变更刊名为《设计研究》(暂定)。本刊将秉承服务与创新的办刊理念,立足于服务设计院校与设计机构,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开展全方位的学术研究,报道设计领域的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搭建设计与创意产业产学研结合的桥梁,促进国内外设计艺术界的沟通与交流,推动我国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
- 主管单位:湖南省包装总公司
- 主办单位:湖南省包装总公司;湖南省包装联合会
- 创刊时间:198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北路35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4997
-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098/TB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哈尼风情插画设计
李玉杰[1];陈钧[1]
(F0002-F0002)
元阳梯田自然风光插画设计
蒋秋叶[1];陈钧[1]
(F0002-F0002)
设计的定位
曹汝平[1]
(I0001-I0001)
开窍搜神:玉香囊透花雕饰的创新之道
朱怡芳[1];牛佳伟[2]
(1-3)
元青花对景德镇出口日用瓷的民族化设计启示
张露[1];高全军[1]
(4-7)
1949—1966年中国香烟包装图像“人民性”叙事研究
易建芳[1];李秀梅[1];柳佳慧[1]
(8-10)
长沙市西文庙坪“道冠古今”牌坊儒家思想表达辨析
左依雯[1];汪溟[1]
(11-14)
基于隐喻和转喻的国礼瓷视觉符号设计与修辞特征——以国礼茶具为例
杨柳[1];张家敏[1]
(15-18)
中泰传统建筑中马背脊山墙纹样的对比研究——以闽南民居和泰国卧佛寺建筑为例
彭月婷[1,2];孙蒙君[2]
(19-22)
墨子“功能”“节用”思想与当代创意设计的精神联系
陈耕[1];彭君[1]
(23-26)
国内外疗愈性景观研究综述
童可科[1];向言词[1]
(27-32)
工业遗产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设计转译路径研究
郝南南[1];刘益明[1]
(33-39)
城市设计领域空间句法理论研究可视化图谱分析
尧湘连[1];陈艳华[1]
(40-44)
基于CiteSpace的情境感知服务设计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杨梅[1];曹子君[1];穆荣兵[1];王波[2]
(45-49)
数据艺术:数据驱动下全新视觉形态的生成
杨哲昊[1];郑中[2]
(50-52)
基于自然教育的矿山公园评价指标体系与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武召辰[1];向言词[1]
(53-58)
身份认同视角下虚拟空间设计模式研究
李洪海[1];安丛[1];史昊冉[1];毛旭诺[1]
(59-62)
常德市公园康养视觉景观公众偏好特征研究
张卓[1];向言词[1];刘小转[2]
(63-66)
空间触媒框架下历史文化街区活化策略研究——以天津市解放北路为例
宋林芝[1];单琳琳[1]
(67-70)
低收入务工人群集装箱宿舍模块化空间设计探索
杨博语[1];郑斌[1]
(71-75)
地域特色主题酒店的设计实践分析与展示
胡冰晶[1];沈嘉滢[1];刘一峰[1]
(76-79)
情景体验式旅游餐饮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郑建凡[1];张引[1]
(80-82)
农旅融合背景下未来农科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以南京建邺区江心洲为例
李曼琳[1];王梓豪[1];马琪[1]
(83-87)
历史古镇公共设施绿色设计研究——以上海青溪古镇为例
高诗尧[1];王计平[1]
(88-91)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酉阳苗绣非遗传承与创新研究
荣振霆[1];张旭冉[1]
(92-95)
模因视阈下梅山相衣因子提取与设计
杨文怡[1];邢江浩[1];谢科迪[1]
(96-100)
基于情感永续的可持续化陶瓷包装设计策略
纪云浪[1];王敏[2]
(101-104)
产业化下湘潭石鼓油纸伞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
程雨[1];姜太军[1];江姿[1]
(105-110)
插画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郭绍义[1];朱怡品[1]
(111-113)
极简主义风格下产品设计的视觉特征
彭静昊[1];李宛萦[1]
(114-118)
具身认知论视角下的学龄期儿童文具包装设计
刘蝉[1];齐志鹏[2];李娟娟[1]
(119-122)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以株洲炎帝陵为例
王紫葉[1];王健[1]
(123-126)
基于突发事件的博物馆导视系统优化
张幼娇[1];牟彪[1];徐鑫[1];周纹汐[1]
(127-131)
数字互动影像技术在高椅古村落建筑装饰中的应用探究
张嘉欣[1];颜雨馨[1]
(132-135)
《晋察冀画报》中美术作品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李妍[1];王烁雅迪[1];王靖云[1]
(136-140)
湘西苗族文化基因在电竞游戏中的创新表达
郭成鹏[1];黄佳[1];祝孟婷[1];闫美静[1];彭迪[1]
(141-143)
文旅融合视域下武汉城市IP形象及衍生品设计研究
田志梅[1]
(144-147)
文化基因视域下轻食品牌视觉识别设计
江姿[1];姜太军[1];程雨[1]
(148-152)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便利店品牌设计研究
王悦[1];何峰[1]
(153-156)
中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叙事性设计研究
张小燕[1,2];魏呈越[1]
(157-161)
图像叙事学视域下潮汕英歌舞的数字化文创设计开发路径
盛晓夏[1];倪春洪[1]
(162-166)
基于AHP-FCE的毛南族竹编工艺家具设计研究
张雪[1];郭可馨[1];李本建[1]
(167-171)
土家织锦台台花纹样的再设计与文创产品应用研究
杨津[1];林军[1]
(172-175)
美育视阈下湘潭纸影元素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周美湘[1];吴寒[1];张浩男[1];杨会娟[1]
(176-179)
非遗文创设计中的体验与情感认同
郑笑仁[1];陈璐琪[2]
(180-183)
符号学语境下湘西土家族木雕窗棂花瓶设计应用
余楠[1];张智艳[1];汪璐燚[1]
(184-187)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的南岳大庙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卢成功[1];唐卫东[1]
(188-191)
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下的艺术设计教育——以环境设计专业设计方法课群的教学实践为例
罗方[1];戴向东[1];彭文青[1];邱族周[1]
(192-195)
产教融合视域下设计类专业“双创”教育模块建设
谢天[1];郭斐[1]
(196-199)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品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彭麦福[1];张通[2];王宏民[3]
(200-203)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设计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温瑀[1];徐可欣[1];张新佳[1]
(204-208)
赋能乡村振兴的文创设计课程群思政育人的“三重向度”
苏凤秀[1];杨熊炎[1]
(209-213)
“赛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优化
徐佳[1];吴余青[2];李静静[3]
(214-217)
混合现实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付知[1];吴天呈[1]
(218-220)
运河之帆平板电脑支架设计
苏凯[1];咸丽楠[2];刘敏[1];李蕾[1]
(221-221)
莲花血鸭包装设计
陈波[1];姚松奇[2]
(222-222)
丝苗米品牌包装设计
曾晨浩[1];李美莲[1];刘星语[1]
(223-223)
宝相纹纹样设计
瞿菲[1];胡慧[1];叶晓波[1]
(224-224)
新场古镇海盐包装设计
黄辨琴[1];胡瑶[1]
(224-224)
校园疗愈景观设计
李承阳[1];龙晓露[1]
(224-224)
琼章印记文创设计
赵勇[1];陈美玲[1];刘可[1];宋佳恒[1];刘亚平[1]
(225-225)
南洋风室内家居设计
刘潇[1];张为民[1]
(226-226)
松桃苗寨民宿设计——眺渔湾
司马炜麒[1]
(227-227)
溪麓书苑设计
刘娅箴[1];冼宁[1]
(228-228)
云南艺术学院西侧入口及教学楼设计
范高青琴[1];邹洲[1]
(229-229)
桥下空间景观设计
闫建文[1]
(230-230)
柒爷香豆干品牌文创设计
胡菀洛[1];胡慧[1]
(231-231)
“滨城鹿灵”城市文创IP形象设计
曲运理[1];冼宁[1]
(232-232)
重彩云南——白族、布依族插画设计
李玉杰[1];俞洋[1];陈钧[1]
(233-233)
守护龙龙
蒋秋叶[1];俞洋[1];陈钧[1]
(233-233)
泉州花灯拟人插画设计
陈凯妍[1];毛寒[1]
(2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