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报理论与实践
Information Studies:Theory & Applica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0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工作前沿性指导性学术刊物,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会刊。它全面、系统、及时、准确报道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技术发展动态,研究探讨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方法、信息服务实践和科技信息工作,在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中有较高声誉,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涉及情报学研究发展、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检索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竞争情报、信息管理系统等图书情报工作的各个层面,具有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与实际紧密结合等特点,成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的必读刊物。一直受到我国情报研究部门、图书馆、公司企业、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师生的好评。
- 主管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零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64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院科技1号楼1218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7490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762/G3
- 邮发代号:82-43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9期
                                
                                    
                                        互识、互鉴和互补:两个IS分析方法整合的初步构想
                                    
                                
                                    
                                        胡雅萍[1,2,3];刘千里[4];肖连杰[3]
                                        (1-7)
                                    
                                         
                                    
                                    
                                    
                                
                                
                                    
                                        DeepSeek和ChatGPT双证法及其情报学应用
                                    
                                
                                    
                                        耿哲[1,2];赵星[1,3];叶鹰[1,4]
                                        (8-15)
                                    
                                         
                                    
                                    
                                    
                                
                                
                                    
                                        DeepSeek视角之生成式AI生物医学应用前瞻
                                    
                                
                                    
                                        徐璐璐[1];叶鹰[2,3];王婉茹[4]
                                        (16-24)
                                    
                                         
                                    
                                    
                                    
                                
                                
                                    
                                        基于知识覆盖度的基金项目目标实现程度评价方法研究——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
                                    
                                
                                    
                                        唐晓波[1,2];刘齐悦[2];吴佳琳[2]
                                        (25-35)
                                    
                                         
                                    
                                    
                                    
                                
                                
                                    
                                        因果推断视角下开放获取对论文影响力提升效应研究——以人工智能领域Altmetrics为例
                                    
                                
                                    
                                        王旭[1];戴春燕[1];邱均平[2]
                                        (36-45)
                                    
                                         
                                    
                                    
                                    
                                
                                
                                    
                                        学术评价中客观评价的本质及问题研究
                                    
                                
                                    
                                        俞立平[1];王泽炜[1];朱婉桐[2]
                                        (46-51)
                                    
                                         
                                    
                                    
                                    
                                
                                
                                    
                                        数智时代情报分析的关切要素与维度刻画
                                    
                                
                                    
                                        祝振媛[1,2,3];卢至柔[1]
                                        (52-60)
                                    
                                         
                                    
                                    
                                    
                                
                                
                                    
                                        面向国家科技安全的科技情报工作:功能指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胡锡晟[1];章国亮[1];李辉[2];高道斌[3];陈琳[1]
                                        (61-70)
                                    
                                         
                                    
                                    
                                    
                                
                                
                                    
                                        数智图书馆:内涵意蕴、实践特征、逻辑框架与实现路径
                                    
                                
                                    
                                        袁一帆[1];卢加文[1];陈雅[1]
                                        (71-79)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信息迷雾特征系统性研究
                                    
                                
                                    
                                        吴兆桐[1];贾诗威[1];闫慧[1]
                                        (80-88)
                                    
                                         
                                    
                                    
                                    
                                
                                
                                    
                                        政策信息学视角下数据要素政策演变逻辑及发展趋向研究
                                    
                                
                                    
                                        孙倬[1,2,3,4];李嘉欣[1];曹玲静[1,2,3,4];金燕[1,2,3,4];杨瑞仙[1,2,3,4]
                                        (89-99)
                                    
                                         
                                    
                                    
                                    
                                
                                
                                    
                                        面向知识演化的概念流模型构建研究:以“数据管理与数据科学”为例
                                    
                                
                                    
                                        刘桂锋[1];陈亦侯[1];韩牧哲[1];袁润[1];刘琼[1]
                                        (100-108)
                                    
                                         
                                    
                                    
                                    
                                
                                
                                    
                                        社交媒体中生成式AI的舆论操纵特征识别及应对策略研究
                                    
                                
                                    
                                        金燕[1,2,3,4];朱家伟[1];朱一梅[5];毕崇武[1,2,3,4]
                                        (109-119)
                                    
                                         
                                    
                                    
                                    
                                
                                
                                    
                                        AI语音助手对用户的情感支持研究
                                    
                                
                                    
                                        赵一鸣[1,2,3];王子钊[2];陈宇[4];陈忆金[5]
                                        (120-129)
                                    
                                         
                                    
                                    
                                    
                                
                                
                                    
                                        创新全过程视角下突破性创新方向早期识别理论拓展与实践框架研究
                                    
                                
                                    
                                        申姝婧[1,2,3];梁继文[4];李剑飞[1,2,3];杨建林[1,2,3]
                                        (130-143)
                                    
                                         
                                    
                                    
                                    
                                
                                
                                    
                                        TOED框架下公共数据利用障碍关系诊断及突破路径——源自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
                                    
                                
                                    
                                        郭海玲[1,2];卫金金[1];勾香韵[1];马红雨[1];齐刚[3]
                                        (144-154)
                                    
                                         
                                    
                                    
                                    
                                
                                
                                    
                                        基于知识结构突变的企业舆情风险弱信号识别研究
                                    
                                
                                    
                                        杨美芳[1,2];杨波[1,2];李佳[1,2]
                                        (155-167)
                                    
                                         
                                    
                                    
                                    
                                
                                
                                    
                                        基于机器学习的“从0到1”型技术融合预测方法研究
                                    
                                
                                    
                                        吕璐成[1,2];赵亚娟[1,2]
                                        (168-177)
                                    
                                         
                                    
                                    
                                    
                                
                                
                                    
                                        基于大模型的国防科技情报研究多智能体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
                                    
                                
                                    
                                        李白洋[1,2];张欣宇[3];赵英潇[1];赵垭越[1];汤珊红[1]
                                        (178-184)
                                    
                                         
                                    
                                    
                                    
                                
                                
                                    
                                        大语言模型增强的科技文献主题识别
                                    
                                
                                    
                                        温晓波[1];姚长青[1];高影繁[1]
                                        (185-193)
                                    
                                         
                                    
                                    
                                    
                                
                                
                                    
                                        开放科学背景下欧盟研究评价改革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丁瑾[1,2];刘玉[1];刘细文[2,3]
                                        (194-203)
                                    
                                         
                                    
                                    
                                    
                                
                                
                                    
                                        欧盟数据跨境转移影响评估制度的借鉴研究
                                    
                                
                                    
                                        李江艳[1];朱兆清[2];仲崇玲[1];唐超[3]
                                        (204-210)
                                    
                                         
                                    
                                    
                                    
                                
                                
                                    
                                        浅析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研究》荐读
                                    
                                
                                    
                                        张婷[1]
                                        (211-211)
                                    
                                         
                                    
                                    
                                    
                                
                                
                                    
                                        “互联网+”视域下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路径——《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研究》荐读
                                    
                                
                                    
                                        庞育华[1]
                                        (212-212)
                                    
                                         
                                    
                                    
                                    
                                
                                
                                    
                                        以数字人文推进新文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发展》荐读
                                    
                                
                                    
                                        宣伟[1]
                                        (213-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