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现代化研究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2014)、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简 介:本刊主要探索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关科学技术、经济、生态、社会各方面及其协调发展问题,反映最新农业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湖南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二路644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275
-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132/S
- 邮发代号:42-4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城乡融合发展新机遇与创新路径”专栏编者语
孟岑[1];王育花[1]
(I0001-I0002)
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价值内涵和实现路径
周振[1];姚柳杨[2]
(1-11)
片区统筹推进城乡融合:政策内涵、理论机制与实践探索
蔡键[1,2];吴蕴奇[1];罗明忠[1]
(12-21)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王霞[1];陈洁[1];张斌[1];何安华[1]
(22-32)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分析
赵翠萍[1];许永生[1];张颖[1]
(33-45)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孙炜琳[1];刘丽[1];姜茜[1]
(46-55)
中国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温馨[1,2];高维新[2];朱金勋[2]
(56-67)
政策变化对中国粮食市场供需的影响
李俊茹[1];石自忠[2];王芳[3]
(68-81)
高标准农田建设何以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视角
吴诗嫚[1];黎子阳[1];匡兵[2];熊子昕[2];陈丹玲[3]
(82-91)
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机理和实现路径:“寿光模式”的纵向案例研究
王志涛[1];李晗冰[1];李增福[2];游正宇[3]
(92-102)
品牌化建设能否助推农业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朱迎雪[1];刘新民[1];于文成[1]
(103-116)
农村绿色保险赋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
张伟[1,2];邓柏禹[1];钟伟霞[3];刘心怡[2];张跃华[4]
(117-130)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谢会强[1];赵颖[1];雷一鸣[2]
(131-140)
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的富民效应
张改清[1];景仕钊[1];张建杰[1]
(141-154)
基于农田氮磷平衡的红壤区农田环境友好型种植制度评价
洪曦[1];宫殿林[2];曾希柏[3];罗尊长[1];郑超[4];汤春纯[5];李荣[6];吴培金[7];李俊[8];邓龙英[9]
(155-164)
湖南典型水稻土施用有机肥比例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刘琼峰[1,3];刘锋[2];谷雨[1,3];陈鸽[1,3];周峻宇[1,3];吴海勇[1,3];冯延召[4]
(165-173)
我国东部典型气候区土壤全磷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特征
王军[1,2];许毅隽[1,2];段勋[2];涂强[3];何寻阳[2];张振华[1];苏以荣[2];陈香碧[1,2]
(174-181)
南方典型污染稻田与旱地土壤镉砷活性影响因素研究
文琦仁[1,2];张泉[2];田倩[2];李波[2];王建伟[2];马天池[2];陈海飞[1]
(182-193)
水深对伊乐藻越冬期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郭婉欣[1,2,3];马晓雯[1,2];李旭[1,2];谢永宏[1,2]
(19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