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与社会
Science and Society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
曾用刊名: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简 介:《科学与社会》编辑部有近三十年的办刊经验,其前身《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杂志,创刊于1981年。三十年来,该刊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是我国科学界的思想性学术期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教育文化与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本刊在我国学术界有较好的声誉,被北大、清华、南大、农大等国内许多高校列为重要核心期刊,并为若干大型图书、情报机构收藏。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81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北京8712信箱)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194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09/G3
- 邮发代号:82-31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科学文化与传统文化
胡海岩[1]
(1-3)
科学制度之于科学文化
周忠和[1]
(4-6)
拔尖创新人才需求的文化生态环境
郭传杰[1]
(7-11)
溯源文化建设或可助科学精神回归并破“四唯”
刘静[1]
(12-16)
科研文化须实施道德化重塑的一点思考
李侠[1];姚月[1]
(17-23)
创新驱动发展 以何驱动创新
杜鹏[1];沙小晶[1];张理茜[1]
(24-27)
肯定的反思性及其行动者网络——对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ANT解读
邓汉清[1]
(28-49)
从进步到发生:拉图尔科学史观的建构
胡蝶[1]
(50-64)
有用知识的组成及其演进
饶远[1,2];刘海波[3]
(65-82)
生物保守主义的“成就论证”——一项批判性考察
王荣余[1]
(83-98)
数字极简主义与数字权利的悖反及其调适
樊洋[1];温美芬[2,3]
(99-115)
“提示”到作品:AIGC作品著作权的源头探究与法律重构
朱溯蓉[1]
(116-133)
基础教育科学教材建设与科学教育发展——中国科学院学部第十届科学教育论坛会议综述
江郁[1];有书涵[2]
(134-137)
大加速与临界点——第十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综述
和鸿鹏[1]
(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