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与社会
Science and Society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
曾用刊名: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简 介:《科学与社会》编辑部有近三十年的办刊经验,其前身《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杂志,创刊于1981年。三十年来,该刊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是我国科学界的思想性学术期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教育文化与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本刊在我国学术界有较好的声誉,被北大、清华、南大、农大等国内许多高校列为重要核心期刊,并为若干大型图书、情报机构收藏。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81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北京8712信箱)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194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09/G3
- 邮发代号:82-31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教育需要新定位和新范式
徐宗本[1];都琳[2];黄廷祝[3]
(1-6)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背景下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李廉[1]
(7-10)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郑永和[1];王一岩[2]
(11-14)
论坛:基础学科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15-15)
我国基础学科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郑晓静[1];高松[2];李雪[3];赵剑峰[3];周城雄[4]
(16-27)
我国化学基础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建议——基于1.97余万份问卷的调查
袁秀[1];朱亚先[2];张树永[3];彭晴晴[4];郑兰荪[2]
(28-43)
综合性大学“办师范”:课程建设的优势与启示——以上海交通大学理科卓越教师培养为例
严晓梅[1];殷皓[1];刘少雪[1]
(44-57)
我国科研机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基于面向导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
江郁[1,2];有书涵[1,2];周建中[1,2];汪庭语[3];成蒙[3]
(58-74)
归纳风险论证及其争论——兼论风险管理
段天龙[1,2]
(75-95)
论科学实践活动场域的多元主体建构
冯超[1];王骏[1]
(96-114)
人机合作:探索生成式AI在质性研究中的应用图景
朱逸[1,2];阙明坤[3]
(115-132)
健康公正与技术权利——老年群体数字医疗实践中公平性与可及性问题的伦理分析
翁昱岑[1];李伦[1]
(133-149)
推进产品安全科普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初探
姜肇财[1];张芳祯[2];田晶晶[1];宋黎[1]
(150-160)
在纷繁复杂的时代重塑科学的价值——《为什么民主需要科学》评介
贺久恒[1]
(16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