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污染与防治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23-2024)
简 介:《环境污染与防治》是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主管、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我国环境科学领域较早创刊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2005年7月起改为月刊。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CSTA刊源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刊源,并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收录。同时,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并成功申请国际DOI中国出版物注册,为作者确认科研成果首发权、提升学术论文传播效率和影响力提供了良好平台。
- 主管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 主办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0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3865
- 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84/X
- 邮发代号:32-1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6期
城市污水处理厂微塑料的赋存、迁移及归趋研究
范亚红[1];徐国策[1];万顺[1];张林[2];刘晓平[2];顾柳洋[1];陈新[1]
(1-9)
西北典型干旱区域棉田微塑料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雷鹏[1,2];李梦蛟[3];刘亮亮[3];孙瑞云[3];张圣虎[1,2];刘艳华[1];张后虎[2];卜元卿[2];王灵[4];吴平[2]
(10-19)
水土环境中微塑料和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环境行为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苟祎卓[1];李家科[1];段小龙[1];高佳玉[1];孙悦[1]
(20-28)
浙江省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对比分析——以“蓝色循环”模式与“海上环卫”模式为例
胡涛[1];冯晓飞[1];王浙明[1];陈琴[1];何月峰[1];周一帆[2];孙佳蓉[1]
(29-35)
光稳定剂在微塑料紫外老化过程中的释放及潜在风险
陈天晟[1];曾淦宁[1];罗宏伟[1];胡玲玲[1];刘佩蕊[1];费正东[2]
(36-42)
中国乘用车塑料废弃量驱动因素及情景分析
陈优良[1];陈琳[1];权迎香[1,2];王兆茹[3]
(43-52)
轨道交通站域商业区土地利用影响径流水质的机理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陈前虎[1];常春香[1];魏俊[2];黄金烨[1];李阿蒙[3];周湛[1];许越[1]
(53-60)
植物-微生物强化的人工湿地对含盐废水中氮的去除
李红霞[1,2];王浩[2,3];刘乐冕[1,2,3];郭毅松[1,2,3];陈剑锋[1,2,3]
(61-70)
混合添加零价铁和生物炭对菊芋秸秆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汪微[1];李正鹏[2];韩睿[1]
(71-77)
西北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去除效果
陈苹[1,2];刘亮亮[3];李梦蛟[3];孙瑞云[3];鲁磊磊[2];张圣虎[1,2];张后虎[2];卜元卿[2];雷荣荣[4];吴平[2]
(78-86)
H2O2-中温预处理对餐厨垃圾有机物释放及发酵产酸的影响
吕新[1];尹相智[1];张铭慧[2,3];万家麟[2,3];苗瑞[3]
(87-92)
黄河下游郑州段悬河湿地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张学庆[1,2];刘璐[3];崔向向[1];孟素花[1,2];雷珊[1];刘坤[1]
(93-97)
基于土地利用的干旱区典型绿洲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张锦明[1,2];丁建丽[2,3];王瑾杰[1,2];赵爽[1,2];张子涵[1,2]
(98-102)
宁夏平原地区农田土壤中兽药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研究
朱捷[1];李瑞雪[1];许立慧[2];王泽岚[1];何微[1,2]
(103-110)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作业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张钢锋[1];卜梦雅[1,2,3];修光利[2,3]
(111-116)
贵州兴仁滥木厂铊矿区土壤和植物铅同位素特征及来源解析
苟体忠[1];申敏[1];曾珠亮[1]
(117-123)
反硝化除磷系统菌群及N2O积累的影响因素
苗志加[1];安贺銮[1];薛世玉[1];宋学强[1];刘鹏[2];文超[2];云玉攀[1];赵志瑞[1]
(124-132)
湖泊表层水温变化和热浪事件研究进展及其对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陈岑[1];黄朝[2,3];林涵[2];梁德庄[2];乔治[2]
(133-142)
基于道路走航式监测的城市道路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
吴海玲[1,2];吴旗韬[1];沈堪海[3];廖开怀[2];李苑君[1]
(143-149)
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孙恬[1];高依晴[1];王琳琳[2];戴迪[1]
(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