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防治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23-2024)
简 介:《环境污染与防治》是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主管、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我国环境科学领域较早创刊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2005年7月起改为月刊。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CSTA刊源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刊源,并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收录。同时,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并成功申请国际DOI中国出版物注册,为作者确认科研成果首发权、提升学术论文传播效率和影响力提供了良好平台。
- 主管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 主办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0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3865
- 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84/X
- 邮发代号:32-1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9期
不确定性条件下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效率—费用分析
冯珍[1,2];黄钰铃[3];索梅芹[1,2]
(1-6)
复合湿地技术用于村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研究
陈建[1,2,3];汪军[2,3,4];刘海林[1];奚珊珊[1];朱正杰[4];杨郑州[4];王啟华[2]
(7-13)
不同工况条件下苎麻秸秆填料对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张雨欣[1];张劲[1];徐丽桦[1];汪雯锦[1];韩建南[1]
(14-20)
脱氮复合菌-有机基质处理氮污染水体的效果研究
游菲[1];王新[2];周航海[2];孙宏[2];姚晓红[2];吴逸飞[2];汤江武[2]
(21-28)
混凝土渣提升河岸带沉积物吸附PO43--P能力的研究
王若凡[1];李佩钢[1];杨光[1];田开栋[1];刘雨欣[1]
(29-35)
西安市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罗星宇[1];杨涛[1,2];张嘉乐[1];廖依琳[1];李海燕[1]
(36-44)
浙江北部典型河流湖库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季节性特征比较研究
赵梓萌[1];陆志波[1];张晓镇[1];胡伟[2,3]
(45-52)
船舶含油污水处理工艺系统提效研究
易浩东[1];董昊[1];宋玮[2];赵方俊[1];赵诣[3];陈帅[1]
(53-61)
强化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及温室气体逸散特征研究
汝振广[1];庞建敏[1]
(62-68)
两种畜禽粪便好氧堆肥过程中抗生素变化特征与削减机制研究
庄子贤[1];李彭[1];张波[1]
(69-78)
复配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研究
赵轶[1,2];张锦[1,2];高翔[1,2];姚勇[1,2];江钧[3]
(79-84)
含氟温室气体在线监测前处理富集系统优化及应用
费罗兰[1];王鹏[2];王蕴赟[1];严仁嫦[1];林旭[1];金嘉佳[1];帅启凡[1];叶辉[1];沈建东[1]
(85-93)
阀切换离子色谱法检测溴离子在长江口—杭州湾水体中的分布
金小玲[1,2];郑杨杨[3];徐霏航[1,2];张峰[1,2];吴小东[1,2];张许文琦[1,2];丁皓[1,2]
(94-99)
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和激光雷达的垃圾填埋场运行监测方法
孙丽[1,2];张亚[1,2];孙彦玮[3];李勖之[1,2];陆晓松[1,2];杜俊洋[1,2];龙涛[1,2];王国庆[1,2]
(100-107)
生态省建设成效时空演化规律及耦合协调性评价——以湖北省为例
胡心洁[1];刘险[1];彭颖[1,2];古琴[1]
(108-114)
山西省北部某地区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响应
李育桢[1];张朝[2];刘庚[1];张鹏飞[1];李可璇[1];宋彩云[1]
(115-119)
不同围垦年限对滨海滩涂围垦区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陈海生[1];李震宇[2];黄栋[3];陈韬略[4];卜岩枫[3];蔡晨晨[3]
(120-125)
热分析技术在环境介质微塑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张利[1];王仙芳[2];白捷[1]
(126-132)
漓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敏[1];周雄冬[2];蔡湘文[1];魏玺[3];林渝[1];王聪聪[4]
(133-141)
非现场监管在环境执法领域应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以浙江省为例
陈苹[1,2,3];胡正峰[1];康国栋[2];鲁磊磊[2];郦颖[1];徐志荣[1];张圣虎[2,3];张后虎[2];王品[4];汤秀秀[5];吴平[2]
(142-147)
基于InVEST-PLUS模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碳储存量时空演变及预测——以广西东融片区为例
卢培嘉[1];张洁[2];王昕[2];韦燕飞[3];童新华[1];黄婷雯[3]
(148-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