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科学研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哥白尼索引(2020)、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20)、美国化学文摘(2015)、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2014)、工程索引(2019)、Scopus数据库(2019)、俄罗斯文摘杂志(2015)、CSA-ProQuest数据库(2019)
简 介:《环境科学研究》为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反映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新动向和环境科学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论文。自创刊以来,《环境科学研究》紧紧围绕为环境保护中心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的办刊理念,刊登了一系列涉及国家政策以及策略性和导向性的学术论文,并针对专题研究以及区域、流域环境问题研究,以专栏/专刊的形式集中发表论文,及时准确地传播科研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了一定影响力和口碑。期刊于2017年入选“中国百强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连续7年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88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大羊坊8号院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692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27/X
- 邮发代号:82-38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6期
中国粮食主产区种植业碳排放及其与粮食生产的脱钩研究
陈逸[1];戴小文[2]
(1173-1183)
中国畜牧业甲烷排放时空异质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张金鑫[1,2];刘军彤[1,2];黄玛兰[1,2];王红玲[1,2];胡婉玲[3,4]
(1184-1194)
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朱高立[1];李发志[2];张建[3];范业婷[1];饶芳萍[1]
(1195-1204)
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添加对人工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
毕玉翠[1,3,4];刘福兴[1,3,4];付子轼[1,3,4];王俊力[1,3,4];何世颖[2];乔红霞[1,3];黄小敏[4]
(1205-1216)
数字技术-城市形态交互作用对城市PM2.5的影响
招建聪[1,2];陈亮[1,2];杨俊毅[3];康婷婷[4];关潇[5];李增[1]
(1217-1228)
基于激光雷达的塔里木盆地南缘冬季“2·18”强沙尘暴过程分析
廖七妹[1,2];何清[2];武胜利[1];张海亮[2,3];李晶晶[1,2];徐月月[1,2];陈非凡[2,4];徐鹤瑄[2,4];王宏钰[2,4]
(1229-1240)
基于梯度提升算法的山东省2019年SO2污染物时空变化分析
李隆[1];杜宁[1];邓小东[1];张洪飞[1];龚德才[1]
(1241-1251)
西安市、咸阳市典型行业有组织排放VOCs的源成分谱特征及其对臭氧的影响
周弛[1];张淳[1];葛毅[1];吴卫东[1];王丰[2];吕婧[1];史国良[3]
(1252-1261)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李鑫鹏[1];赵雨晴[1,2,3];李远俊[1];梁宇航[1];李双燕[1]
(1262-1274)
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系统膜浓缩与分盐过程中DOM的赋存与迁移特征解析
徐远豪[1,2,3];刘睿[1,3];焦建业[2];顾清清[2];郑利兵[2,4];赵鹏飞[5];付志雄[6];魏源送[2,4]
(1275-1288)
微电场人工湿地电极层结构优化及其对矿井废水的处理
史宏程[1,2];刘来胜[2];李志华[1]
(1289-1299)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2013-2022年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杨进腊[1];温雯雯[1];胡潇芮[1];黄林培[1];陈丽[1];卢慧斌[1];陈光杰[1]
(1300-1311)
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特征与地下水埋深生态阈值关系研究
张晓宇[1,2];习佳兴[2];叶志豪[2];魏馨语[2];周欣[2];何连生[2];郑明霞[2];张洪伟[1]
(1312-1323)
微塑料对苦草富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影响研究
许盈盈[1];王凡[1];刘桂中[1];武亚林[1];孙长虹[1];凌文翠[1]
(1324-1331)
2000-2022年黔南州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马欢[1,2];计伟[1,2];冯朝阳[1,2];杨娇[1,2];宋婷[1,2]
(1332-1343)
基于污染治理的塑料生态设计发展现状和展望
徐玥[1];谭全银[1];李金惠[1,2];赵娜娜[1,2]
(1344-1355)
改性生物炭对餐厨垃圾堆肥含氮气体减排影响
周颖[1,2];王国英[2];朱宗强[1];曾鸿鹄[1];杨天学[2]
(1356-1364)
废弃风机叶片热解及其特征污染物排放研究
周梦婷[1,2];朱宏飞[1];朱卫平[3];林民松[2];徐亚[2,4];刘玉强[2]
(1365-1372)
基于空间网格尺度的2013-2022年宁波市PM2.5污染健康效益研究
阮芳芳[1];张良[2];李思萱[3];戴欣幸[1];李宁[2];冯玥溢[3];纪威[2]
(1373-1382)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分异机理研究
曾岚婷[1];陈毅辉[2];周小亮[1]
(1383-1396)
能源消费转型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刘慎莹[1];徐小鹰[1]
(1397-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