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科学研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哥白尼索引(2020)、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20)、美国化学文摘(2015)、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2014)、工程索引(2019)、Scopus数据库(2019)、俄罗斯文摘杂志(2015)、CSA-ProQuest数据库(2019)
简 介:《环境科学研究》为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反映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新动向和环境科学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论文。自创刊以来,《环境科学研究》紧紧围绕为环境保护中心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的办刊理念,刊登了一系列涉及国家政策以及策略性和导向性的学术论文,并针对专题研究以及区域、流域环境问题研究,以专栏/专刊的形式集中发表论文,及时准确地传播科研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了一定影响力和口碑。期刊于2017年入选“中国百强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连续7年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88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大羊坊8号院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692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27/X
- 邮发代号:82-38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大气PAN污染及与臭氧和PM2.5关系的研究进展
孙美[1];乔雪琪[2];王逸飞[2];崔嘉楠[2];张剑波[2]
(447-459)
2015-2023年江西省PM2.5和O3污染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
姜磊[1];刘懿枢[1];杨元建[2]
(460-472)
2019-2022年成都市复合污染时段气象要素、PM2.5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冯小琼[1,2,3];尹寒梅[2,3];徐雪梅[2,3];郭家秀[1];姜涛[2]
(473-485)
西安市2014-2022年O3污染的气象影响及潜在源区分析
杨雪玲[1,2,3];王启元[1,3];王璐瑶[1,2];刘凡[1,2];李彩虹[4];徐戈[1,2]
(486-496)
长三角地区PM2.5和O3污染特征及其健康效应与经济损失评估
程育恺[1,2];戴海夏[3];程珊珊[4];李凌云[2];童洪[5];黎锦鸿[6]
(497-509)
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的健康效益评估:以我国4个直辖市为例
陈勃昊[1];叶欣[2,3];汤维祺[4];吴力波[5,6];钱浩祺[2,3]
(510-523)
数能耦合协调及其对工业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研究
陆杉[1,2];罗水莉[3];周坤[1]
(524-538)
数字经济对碳效率的多维空间效应及区域异质性分析
吕洁华[1];王明晖[1];孙喆[1];蔡秀亭[1]
(539-547)
郑州市夏季典型时段臭氧污染时空特征与来源解析
贾佳[1];张心雨[1];杨静静[1];王锦[1];张诗青[1];丁洁然[2];邢昱[3];龚山陵[4]
(548-560)
甲烷排放对近地面臭氧污染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王敏[1];杨儒浦[1];李丽平[1]
(561-568)
2000-2020年MERRA-2和TAP大气黑碳数据在我国的精度分析和适用性评估
张佳怡[1];张瑞[1];张艺玟[1];张淑怡[1];刘敏[1,2,3]
(569-578)
乌海市及周边地区VOCs走航监测技术应用及污染特征分析
李海兵[1];赵刘杰[1];于浩[1];胡生荣[1]
(579-589)
磁场对挺水植物菰生理性状、基质酶活性及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郭凤倩[1];赵兴杰[2];刘云根[2,3];杨思林[3];徐超[1];文明发[4]
(590-598)
几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影响
李平[1];聂浩[1];郎漫[1];施明杨[1];杨彬妍[1];罗小三[1]
(599-609)
工业园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朱素芳[1];张秋华[1];许冠英[1];任衍燕[1];苏耀明[4];潘泽文[2,3];曹英杰[2,3]
(610-621)
固废资源化利用风险评估框架体系构建研究
杨海媚[1,2,3];徐亚[1,3];朱宏飞[2];刘玉强[1];钱璨[1];李淑[1];吉栋梁[4];高富[5]
(622-631)
我国磷石膏污染特性、利用及环境管理研究
白春华[1,3];王金宝[1,2,3];李光辉[1,3];刘玉强[2];徐亚[2];钱璨[2];林民松[2];龙杰[2];姚光远[2]
(632-641)
铁屑对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的强化效果及机制分析
宁冰玉[1];刘海林[2];朱德锐[3];韩睿[1]
(642-652)
电解锰渣地质聚合物路基利用时锰和氨氮的释放研究
张曼颖[1,2];孟棒棒[1];岳波[1];林晔[2];何莉莉[1];王涛[1]
(653-661)
典型液晶单体的物种敏感性及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沉积物生态风险研究
马思颖[1];何珊[2,3];魏琨宇[1];郭星妤[1];李思怡[1];何佳[1]
(662-676)
环境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来源、分析方法及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张苗苗[1];田芹[1];安子怡[1];许春雪[1]
(677-687)
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消费系统活性氮损失的环境影响及减排潜力研究
张泽乾[1];刘鹏[1];刘浩[1];周婷婷[1];孙丽慧[1]
(688-701)
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协同推进的时空演化特征
刘玒玒[1];李新一[1]
(7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