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实验教学与仪器

实验教学与仪器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Apparatus

简  介:《实验教学与仪器》创刊于1984年,有20多年的办刊历史,立足于中小学实验教学与教学装备研究,紧跟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中小学理科实验设计与实验教法的改进,介绍计算机、传感器等现代教育技术在传统理化生实验中的运用,展现教师创新制作的教具作品,交流教学仪器设备维修与学校实验室等功能教室的装备和管理经验。

  • 主管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 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长沙理工大学
  • 创刊时间:1984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内)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2326
  •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094/G4
  • 邮发代号:42-87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4期

聚焦情境载体 发掘实验素材——以“天宫课堂”为情境的高考试题为例 刘丹[1];廖杨芳[1];向坤[2] (1-3)

聚焦科学探究 凸显育人功能——以“平面镜成像”为例 高秀娟[1] (4-5)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 周明金[1] (6-8)

化学实验中物质干扰问题的探讨 陈建托[1] (9-12)

基于数据调研的中学有机化学教学改进 韩建丰[1];高凌蕊[2] (13-16)

初中生物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多元化评价——以“细菌”教学为例 李建[1] (17-20)

利用显微镜构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王敏[1];苏爱娣[2] (20-22)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器材教学设计——以“磁电式电流表”为例 张嘉弘[1] (23-26)

基于具身认知的物理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浮力”教学为例 陈喜[1] (26-28)

中学物理实验制作类迁移创新项目式学习——以光电传感器的位移尺为例 麦树荣[1];彭晓春[2] (29-31)

巧用POE教学策略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为例 邓浩仪[1];张军朋[2] (31-33)

用PPT自制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具——以“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为例 金厚祥[1];曹育红[2];李忠水[1] (34-37)

广西举办AI双师编程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陈朝晖;李淑芬;王志成 (37-37)

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实验探究——以银离子与碘离子反应为例 陈梅钦[1];俞宏波[2];欧阳志斌[3] (38-41)

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水平视角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配位键与配位化合物为例 黄河[1] (42-45)

优化实验教学 发展思维能力——以“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一课为例 费志明[1] (45-47)

跨学科背景下的STEAM课程设计与实施——以初中生物学为例 赵琳[1] (48-49)

新课标视域下探究实践核心素养的培育——以“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第二课时为例 张凤敏[1] (50-51)

交变电流实验的改进与分析 陈国富[1];闫子璇[2];张轶炳[3] (52-55)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理科数字化实验拓展探究 胡凌[1];米保文[2] (56-57)

对打点计时器实验的一点思考——怎样理解“每打5个点取1个计数点”的含义 叶卫国[1] (58-59)

辉光球演示实验设计及原理分析 李艳[1];郭越[1];王洪涛[1];唐军[1] (60-62)

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实验的创新 杨名燕[1] (62-64)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 张亚琴[1] (65-67)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的简约化改进 陆丽萍[1];姜跟华[1] (68-69)

“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的创新设计 牟琼林[1] (70-71)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改进 王丽[1] (71-73)

不同实验材料中过氧化氢酶催化效果的比较 翟羽佳[1];杨秀华[1] (74-75)

山东省举办教育技术装备和学校后勤工作交流活动 陈朝晖;薛仪;王志成 (75-75)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的改进 于增杰[1];邓晓锋[2] (76-77)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新型演示实验装置——以“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为例 徐田敏[1] (78-80)

教具自制路径与实践——以探究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的教具为例 付红波[1] (81-84)

自制受迫振动(共振)演示仪 钟鸣[1];彭世玉[2];郑舟[2] (85-86)

低成本创新改制静电除尘演示器 刘荣华[1] (87-88)

氢气燃烧与爆炸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 闫相友[1] (89-92)

月相教学的数字化精准引导策略 陶佳君[1] (92-95)

“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改进与应用 谭嘉雯[1] (96-98)

以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以“做一艘能载人的大船”作业为例 李云萍[1];范江涛[2] (99-101)

依托表现性评价 助力高阶思维发展——以“庞大的‘家族’”一课为例 洪晓玲[1] (102-104)

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实验教学的现实审视 彭霞[1] (104-107)

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刘长顺[1] (108-110)

Tracker软件助力高中物理科学探究 刘珑[1];钟智超[1] (111-113)

信息技术与城区小学课后服务的有机融合 宋燕[1] (114-115)

高中物理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探究 朱笑利[1] (115-116)

化学药品周转库档案管理探索 吴业北[1];张金霞[1];谷润润[1];苗鹏杰[1];李守柱[1];郭勤[1] (117-119)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之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改革 童海霞[1];谭烨[1];喻林萍[1];张雄飞[1];宋刘斌[1];曾巨澜[1] (119-121)

高校教学实验室实施EHS安全管理体系 祝丹[1,2];刘璐[1,2];张富青[3]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