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内蒙古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理论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办刊宗旨,坚持学术期刊为社会科学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关注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学科、新视角,以民族学,尤其以蒙古学为重心,以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优良学风,坚持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立足本区,面向全国,发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蒙古学领域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呼和浩特市大学东街12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5281
  • 国内统一刊号:CN 15-1011/C
  • 邮发代号:16-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及其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邹小华[1];潘晨[1] (1-8)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现代化逻辑 李洋[1];梁坚[2] (9-14)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性维度 杨月朗[1,2];丁匡一[1] (15-23)

中国边疆学原理研究 吴楚克[1,2];陈蕾[1] (24-2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北疆文化:历史逻辑、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吕文利[1,2];孙晓晨[2] (30-36)

换一个角度看“何为中国”:从“大一统”观到“国家—民族”理论 张继焦[1];刘云广[2,3] (37-44)

大数据促进城市治理决策机制创新:逻辑维度、现实限度与实践向度 陆昱[1] (45-52)

论儒家道德中心主义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话语的同构性 章林[1] (53-59)

两宋理学的元代转向及其伦理意义 徐雪野[1] (60-69)

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中人与价值关系的基本特性 王玥[1];胡海波[1] (70-77)

多元一体格局视域下契丹蕃将家族对唐朝向心力研究 张祥瑞[1];张久和[1] (78-84)

北魏平城城郊礼制空间研究 武彤[1] (85-90)

乡村振兴时代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基本原则、模式探析与保障机制 罗玉辉[1];廖敏伶[2] (91-99)

异化低碳发展模式的劳动力就业效应、解构与提升策略 李楠博[1] (100-107)

企业数据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构建 李岩[1];杨茜竹[1] (108-117)

论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标准适用之完善——以效益视角下的比例原则适用为中心 宗正[1] (118-126)

赓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间文化根脉——论“三大史诗”的当代文学转化 杨建军[1];梁增凯[1] (127-134)

“大文学”视野下文学理论扩容的路径之思 王晓敏[1] (135-143)

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的运行机理、风险挑战和应对策略 高萍[1];丁宁[1] (144-151)

网络符号消费下青年群体数字化生存的逻辑及反思 魏郡[1];张健[1] (152-161)

现代社会中的“优绩主义陷阱”及批判 穆佳滢[1] (162-170)

极具中国话语权的自主知识体系:思政的存在形态及其学术殿堂建设论要 张澍军[1] (171-181)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实践样态与未来向度 索昵尔[1];聂馥玲[1] (182-189)

高校科教融合的多维检视及其纾解 刘文杰[1,2] (190-197)

西部“双一流”高校赋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 杜彬恒[1];毕乐[2] (198-204)

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张赫[1];田洁[1];曹友增[1] (205-212)

野猪、虎、鹿纹柄铜镜[战国] (2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