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简 介:《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武汉科技大学主办的社科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99年。2006年以前是季刊,2006年起改版为双月刊。本刊作为武汉科技大学的学术窗口,及时发表国内外学者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界及社会对武汉科技大学的了解。本学报主要刊载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 主办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 创刊时间:199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3699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596/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5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贺词
                                    
                                
                                    
                                        
                                        (F0002-F0002)
                                    
                                             
                                         
                                    
                                    
                                    
                                
                                
                                    
                                        “大金砖”能源合作:现实基础、主要挑战与优化路径
                                    
                                
                                    
                                        杨泽伟[1]
                                        (1-11)
                                    
                                             
                                         
                                    
                                    
                                    
                                
                                
                                    
                                        耐心资本的价值:基于企业韧性视角
                                    
                                
                                    
                                        叶蓓[1]
                                        (12-24)
                                    
                                             
                                         
                                    
                                    
                                    
                                
                                
                                    
                                        历史视角下的印太地区秩序构建
                                    
                                
                                    
                                        周灏堃[1];刘丹阳[2];张晓通[3]
                                        (25-37)
                                    
                                             
                                         
                                    
                                    
                                    
                                
                                
                                    
                                        新时代国家安全视域下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蕴、图景与路径
                                    
                                
                                    
                                        赵世军[1]
                                        (38-46)
                                    
                                             
                                         
                                    
                                    
                                    
                                
                                
                                    
                                        日本自动驾驶立法与制度设计——以日本《道路交通法》为视角
                                    
                                
                                    
                                        张祥[1]
                                        (47-57)
                                    
                                             
                                         
                                    
                                    
                                    
                                
                                
                                    
                                        轻罪刑事赔偿保证金制度研究
                                    
                                
                                    
                                        何静[1];李天杰[1]
                                        (58-66)
                                    
                                             
                                         
                                    
                                    
                                    
                                
                                
                                    
                                        利益平衡导向下我国离婚冷静期的价值冲突与解决路径
                                    
                                
                                    
                                        赵丰华[1];涂汉洪[2]
                                        (67-76)
                                    
                                             
                                         
                                    
                                    
                                    
                                
                                
                                    
                                        论邓演达1930年归国后联共思想的变化
                                    
                                
                                    
                                        陶季邑[1]
                                        (77-84)
                                    
                                             
                                         
                                    
                                    
                                    
                                
                                
                                    
                                        论吕思勉的“史识”与“史心”
                                    
                                
                                    
                                        张耕华[1]
                                        (85-95)
                                    
                                             
                                         
                                    
                                    
                                    
                                
                                
                                    
                                        非自然贫困与资本批判的开端——“物质利益难题”再探索
                                    
                                
                                    
                                        徐晗[1]
                                        (96-10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早期发展的历史考察(1949—1965年)
                                    
                                
                                    
                                        郑刚[1];吴宇[2]
                                        (107-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