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简 介:《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民族大学主办,湖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82年创刊的《恩施师专学报》,1986年更名为《鄂西大学学报》,1989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学院学报》。从1993年起《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4—914X,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2—1328/C),为季刊,从2002起改为双月刊。2019年6月25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新出审[2019]1825号)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2-1907/C,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2096-7586,从2020年第1期起正式启用新刊名和新刊号,仍为双月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倡导立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证研究,重视基于田野调查事实和数据的理论成果,回应国家战略需求,重点关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突出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特色,培育交叉学科,追踪学术前沿,推动理论创新,搭建展示民族学及跨学科优秀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作出应该有贡献。常设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民族地区治理、民族区域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等重点特色栏目,提倡相关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民族大学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中国湖北恩施市学院路3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7586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907/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赜
李春燕[1];马一川[2]
(1-10)
“互联网+”场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样态
王鑫[1]
(11-21)
民俗文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郑恩[1];刘旭东[1]
(22-32)
结构与解构:民族志书写的整体性探析
于中鑫[1,2];李银兵[1]
(33-43)
地方社会中的资源观念与生态秩序——一项基于主体性表达的民族志研究
陈祥军[1];蒋桂林[1]
(44-53)
春节的共同体结构层次及其实践内涵
王丹[1]
(54-62)
春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社会实践研究
吴兴帜[1];梁昭莉[2]
(63-72)
旧年俗、新风尚与人类非遗:中国春节研究百年回顾
肖波[1,2];张萌[1]
(73-85)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进展——基于对中国知网相关文献的梳理
周真刚[1,2];陈然[3]
(86-96)
公共性再造:过渡型社区治理有效的实践逻辑——基于武汉市L社区的田野调研
肖泽磊[1];高源[2]
(97-107)
超越二元对立:文生视频大模型赋能广告创意生产研究
张艳[1];朱家琪[1]
(108-118)
民族地区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1—2022年广西面板数据分析
邓爱民[1];董金义[2]
(119-130)
县域制造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困境与路径——基于河北省定州市两大产业的追踪调查
刘凌[1];肖晨阳[2]
(131-143)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教育生成机制与实践进路
孙银光[1,2];双小雨[3]
(144-155)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基于70份政策文本的NVivo质性分析
彭洪莉[1];朱德全[1]
(15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