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曾用刊名: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简  介:《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北民族大学主办,创刊于1979年,自创刊以来,始终突出民族特色和区域研究,关注当代社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一贯选用资料翔实、逻辑严谨、论证科学且具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常设栏目有民族学、宗教学、人类学、历史、经济、哲学、法学、语言学等。

  •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新村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140
  • 国内统一刊号:CN 62-1185/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石榴籽符号:构建、运用及其意蕴 冯建勇[1];黄嵩杰[2] (1-13)

物质文化遗产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理与实践 刘春呈[1,2] (14-24)

流动与互惠:现代化进程中多民族生计互嵌结构的生成 韩宜铮[1];马成明[2] (25-37)

中北亚丝路经济带建设促进民心相通路径探析——基于政策与现状解读的长时段跨学科思考 王建新[1];Dmitrieva Anna[1] (38-50)

想象之“异”与生活之“常”:民间传说形象的复合性建构 赵经纬[1];冯琳[1] (51-62)

空间社会学:乡村研究的一个视角 房静静[1];张云昊[2] (63-73)

数字文旅的服务创变、传播新态与现实效益——基于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的考察 吕强[1];王昕[2] (74-84)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中心 王娟娟[1,2];郭凯雯[2] (85-99)

人工智能赋能低碳经济转型研究 张雪[1] (100-112)

新闻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以26家新闻出版企业为研究样本 牟向前[1];于德山[1];王俊伟[2] (113-125)

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逻辑、价值取向与实践创新——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伟华[1];刀悦[1] (126-136)

口头传说与妈祖形象的多样性 宁梅[1];曾思静[1];尚文昶[2] (137-149)

现代化进程中红河哈尼族传统稻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李佳闰[1];余满晖[1] (150-158)

英雄归来:21世纪中国新神话的主体之思 孙晶茹[1] (159-168)

多维纽带与本土实践:林耀华经济人类学思想的理论建构与演进 加运豪[1,2] (169-177)

农业文化遗产IP化的价值实现路径新探 杨骁勰[1];高宏存[2] (17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