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曾用刊名: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简 介:本刊主管单位为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江苏师范大学,创刊于1975年。原名《徐州师范》,1997年改为现名。本刊的鲜明特色是关于“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的研究,此外,“20世纪中国学术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等栏目,也富有创新特点。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7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江苏徐州市解放南路江苏师范大学奎园校区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5170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833/C
- 邮发代号:28-4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5期
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奋进中的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F0002-F0002)
文体旅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苏超”现象笔谈
(1-1)
完美的竞争性平衡——解码“苏超”火爆的深层奥秘
饶立胜[1]
(1-5)
一项“非典型”体育赛事的跨域传播与创造性集聚
沈纲[1]
(5-7)
“苏超”运行的“政府—市场—社会”融合机制
杨孝军[1];杨尚雅[1]
(8-12)
“苏超”出圈的辩证美学密码
温德朝[1]
(12-16)
文体旅融合中的主客互动与价值共创
张红霞[1]
(16-20)
群众体育赛事促进公共参与的效度与限度
李峰[1]
(20-24)
张静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王中平[1]
(25-36)
“生产力”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溯源、演进与创新
王冠群[1];杭舟[1]
(37-47)
最后一次揭竿:白朗起义相关问题再研究
刘振华[1]
(48-60)
从曲端之死看南宋初年的关陕之失
陈乐保[1]
(61-69)
地方戏的“非遗”活化传承问题:人民性评价与市场发展
赵兴勤[1]
(70-84)
宜产型“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竞争力重构研究
吴雪蒙[1]
(85-96)
科技赋能城市社区体育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与策略研究
赵慧娣[1];李迪族[1]
(97-112)
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的动力机制、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房冬梅[1];刘璐[1]
(113-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