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图书评论
China Book Review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中国图书评论》是中宣部出版局为推动书评事业于1986年创办的,并且是在中宣部出版局的直接领导下发展、成长起来的。自创办以来,它一直坚持“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的办刊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为文化界、学术界、读书界、出版界相互沟通与联系服务,成为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前沿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图书评论刊物。
- 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 创刊时间:1987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京版大厦B座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235X
- 国内统一刊号:CN 21-1035/G2
- 邮发代号:8-4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忙于闲暇”
周志强
(1-2)
重思闲暇时间、空闲时间与娱乐文化
陶东风[1]
(3-8)
平台如何成为“领地”——“技术封建主义”的双重逻辑
李飞[1]
(9-18)
勘破技术“天命”?——论迪朗的技术封建主义之意义
杨宸[1]
(19-29)
“科技—人文”概念的“可操作性”
林云柯[1]
(30-30)
到底什么是“赛博格”?——阿童木、哈拉维、沃维克与“赛博格”的集合论
耿弘明[1,2]
(31-46)
“赛博朋克”之命名:从拼贴标签到文学运动
彭筱箐[1]
(47-57)
在物质性日常生活中重新发现“母亲”——评《母乳与牛奶:近代中国母亲角色的重塑(1895—1937)》
成羲[1]
(58-68)
“迎头赶上”:对一个时代热词的追踪
李冠华[1]
(69-79)
《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以“文化”解释代替“思想”溯源
王磊[1]
(80-88)
语言与文化的张力——简评德拉·沃尔佩的《鉴赏力批判》
陈昊[1]
(89-94)
曹禺的阅读史与《雷雨》中女性意识的生成
杨一丹[1]
(95-101)
从“救世”到“破世”——论女性向仙侠网络小说中的“世界”重构
刘佳怡[1]
(102-108)
被联合的底层——美国底层共同体的多元生成
孙若瑀[1]
(109-121)
作为中国美学元范畴的“感物”——李健《中国古代感物美学》读后
张节末[1]
(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