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该刊已选入: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

曾用刊名:西北医学教育

简  介: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宣传国家卫生工作及医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研究水平,推动医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我刊及时报道我国医学院的医学教育研究成果,反映医教育改革进展,探讨医学教育规律,以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医学会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3181
  • 国内统一刊号:CN 61-1507/G4
  • 邮发代号:52-133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中加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双硕士人才培养合作办学项目构建、实施与思考 李凌[1];姚静然[1];黄健[1];李文娟[1] (467-473)

中国叙事医学教育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朱炬[1];邱菊[2];孔令娜[3] (474-479)

新医科背景下“仪器分析”课程“科教+思政”双融合改革 梁好[1];杨胜园[1];刘金权[1];甄德帅[1];杨慧仙[1];程健琳[1];陈丽丽[1];柏琴琴[1];李乐[1] (480-485)

强军目标下军医大学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创新 董沫含[1];黄亚渝[2];杨倩[2];周洁[2];王德盛[3];郑建勇[3];胡雪慧[4];雷伟[3];梁蓉[2] (486-491)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医学研究生开题设计路径与反思 李海琛[1];王臻[1];马婷[1];雷凤萍[1];赵好[1];崔巍[1] (492-500)

研究生健康管理在线课程群学习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周驰[1];王大辉[1];陈燕[1];刘淑聪[1];袁红[1];叶成荫[1] (501-505)

德尔菲法构建公共卫生硕士实习核心能力培养指标体系探索 朱海源[1];姚欢[1];吴绮琦[1];张润权[1];金雨晴[1];肖芹[1];马文军[1];董晓梅[1];刘涛[1] (506-512)

“大医精诚”理念在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朱雪莹[1];朱惠敏[1];胡蝶[1];郭振宇[1];万凤[1];张忠[1];司银楚[1];盖聪[1] (513-518)

药剂学实验中虚拟仿真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侯丽爽[1];周四元[1];宦梦蕾[1];王伟[1];成颖[1];刘道洲[1];叶威良[1];张邦乐[1] (519-525)

OBE理念下BOPPPS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龚媛媛[1];柴菲[1,2];张朝霞[1,2];徐义荣[1,2];李肃[1];陈振文[1,2] (526-532)

中医药文化视域下医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路径探微 项银霞[1] (533-537)

基于循证实践的中医药院校学生心理重建路径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知子清心”工作室为例 王利[1];常凡[2];韩雪[2];艾华[2] (538-542)

医学英语学习环境的数字“给养”设计——原则、架构与路径探究 董岩[1];黄芳[2] (543-550)

基于叙事医学医文融合式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 申颖[1];欧慧[1] (551-557)

人工智能背景下OBE模式推动超声医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艾欣[1];徐文君[1];肖天宇[2];杨梦[1];邸智柔[1];李祉诺[1];冷晓萍[1] (558-563)

DeepSeek在临床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吕勇[1];王钧[2];樊代明[1] (564-570)

ChatGPT在肝胆胰腺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张传钊[1];陈月[1];王俊江[1];黄陕州[1] (571-577)

OBE理念下“口腔修复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廖国婷[1];梁丽华[1];陆梅[1];谢桂芳[1];黄麟茵[1];陈富军[1];韦一苇[1] (578-583)

OBE理念下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外科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陈建宇[1];邓大炜[1] (584-589)

跨学科合作在复杂骨科病例教学中的应用与综合诊疗能力提升探究 殷照阳[1] (590-595)

应用CBL-ADDIE混合教学模式提高诊断学技能教学成效 张莉[1];雷红[2];张琳[3];程真顺[4] (596-602)

CBL结合BOPPPS教学在胃肠外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 刘心玉[1];王华南[1];唐博文[1];杨鸿炜[1] (603-608)

CBL+血管介入模拟器教学法在规培生DSA教学中的应用 许刚[1];徐盈[2];张明[1];僧志远[1];王朝阳[1];展淑琴[3] (60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