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城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ncheng University
曾用刊名:河东学刊;河东学刊:运城高专学报;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运城高专学报
简 介:《运城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其前身为《运城师专学报》、《河东学刊》和《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随着我校强校升本,于2003年初更名为《运城学院学报》。 《运城学院学报》是运城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是晋西南地区惟一的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创刊以来,学报编辑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河东,面向全国,突出强调学术性、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学报质量不断提高,特色日趋明显。
- 主管单位:运城学院
- 主办单位:运城学院
- 创刊时间:198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复旦西街115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8008
-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16/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门上春秋——民间年画展”在运城学院开展
(F0002-F0002)
劳动之乐何以可能?
朱松苗[1]
(1-4)
类文明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关联
李星[1]
(5-10)
全球史视野下近代世界茶叶市场之争及启示
陶德臣[1]
(11-18)
样态与省思:民国时期我国法学出版事业的历史考察
邱少晖[1];赵新茹[1]
(19-25)
薛稷书史地位变迁及影响力考析
杨伟梁[1]
(26-29)
北魏河东薛氏士族化道路——以薛宗起故事为中心
许雯婕[1]
(30-34)
中古河东薛氏的郡望确立与华夏认同——以墓志为中心
罗启航[1]
(35-39)
模仿与新变:杜甫打鱼诗的经典化
陈燕梅[1]
(40-46)
游船与虚舟:韦应物诗歌中的舟船意象及其仕隐心态
王荣[1]
(47-52)
从《金瓶梅》到《红楼梦》雪天雅事书写的嬗变
李俊易[1]
(53-58)
短视频对山岳型景区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自我一致性的调节效果
王儒[1];余菲[1]
(59-67)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阴慧芳[1];郑雅心[2]
(68-75)
黄河流域地方民俗文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以运城市为例
谢婷[1]
(76-82)
社会翻译学视角下《三十六计》英译的译者文化互动对比分析
车明明[1];汤悦赢[1]
(83-88)
数字人文视域下“脱贫”概念在西方媒体的传播与接受
陈瀚[1];申甜[1];胡刚[1]
(89-95)
新质生产力与师范生教育实习双向赋能:内在逻辑、互动机制、实现路径
李文琦[1];王有鸿[1]
(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