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曾用刊名:冀东学刊;唐山师专学报
简 介:《唐山师范学院学院》创刊于1979年,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办刊方向,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的特色,坚持开放型、高格调、高品位的办刊目标,以反映本校、本地区教学和科研的最新成果为主,并为全国各大专院校教师、科研工作者提供发表科研成果的园地,促进校际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科学研究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 主要栏目:语言文学研究、政治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冀东文史研究、李大钊研究、创新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高校工作研究、编辑学研究、学子论坛、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化学研究、生物学研究、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唐山市建设北路15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9115
- 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01/G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唐山古代文学史鸟瞰
高光新[1];周予[1]
(1-5)
唐山南站的保护与利用
闫秋晨[1]
(6-10)
民初至抗战前夕华北乡村小学教师聘任问题
岳红廷[1]
(11-16)
第二版《汉语大字典》校读举正
袁如诗[1];谢进进[1]
(17-25)
李渔诗韵音系所反映的明末阳声韵尾变化
刘芹[1]
(26-31)
元代石刻俗字释例
邹虎[1]
(32-36)
中外学者语言学学术语篇自称语we的对比研究——基于扩展意义单位模型
周雅如[1];张奕[1]
(37-44)
大模型生成语言与人类语言异同点的综合性探究
闫瑾[1]
(45-50)
诗歌评奖与经典塑造——以《诗神》(1985-1999)为例
王永[1];高毛放[1]
(51-58)
西尔维娅·普拉斯家庭诗的记忆书写与身份认同
王钢[1];李兴然[1]
(59-63)
容纳与独立的学术维度——黄仁宇与李约瑟、费正清学术交往探论
李宝祥[1]
(64-69)
《皇清书史》的成书背景、作者身世与编纂思路
姜海东[1];王力春[2]
(70-76)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城乡收入差距视角
席增雷[1,2];韩炎松[1];孙青茹[1,2]
(77-86)
创新型城市数字化转型内在机理与路径研究
王云[1];尹莺[1];李馥竹[1]
(87-92)
AI技术对传统审计的影响
田博文[1]
(93-97)
红色文化融入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路径探析——以青海省为例
马存孝[1]
(98-103)
新质生产力条件下文创人才的新质素养构成及培养路径
段俊霞[1];左建琴[2]
(104-110)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网络文明协同发展的三重逻辑
黄昊[1];宋桂珍[1]
(111-115)
程序、规范与监督的三重困境——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优化路径
王宇[1];彭振芳[1]
(116-121)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比研究
赵婉华[1];柳弘伟[2]
(122-128)
数智时代财经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探析——以《中外评估准则》为例
高鹏飞[1];王芊然[2];潘颖[1]
(129-135)
唐山市基础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
杨硕[1];赵乾[2];李丽山[3];李强[4];崔冬[5];赵海涛[6];闫铁莹[7]
(136-139)
跨界融合教育理念下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王岩[1];杨天啸[1]
(140-145)
琴以载道:高师钢琴课程思政路径构建研究
董茉[1];赵静[1]
(146-151)
多元教学模式融入英语专业研究性教学探赜——以英语语言学课程为例
白雅[1]
(152-155)
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调查研究
朱立明[1];白凯旋[2]
(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