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11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简  介:《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创刊时间:2009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8号林达大厦A座23层A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708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20/N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9期

企业数智化升级推动IPO进程路径探析——以B公司为案例的探索性研究 李婷[1] (1-5)

智慧教学监测云设计与实现 陈辉[1];夏露[1];孙凤杰[1];钟莲[1];耿兴隆[1] (6-10)

时间焦虑:数字可视化技术下的睡眠焦虑与异化 张熙蕾[1];梁婷昱[2] (11-16)

新时代劳模精神叙事传播的受众导向及其优化路径 徐超凡[1] (17-20)

情感“聊”愈:人机情感交往关系与伦理争议 陈国媛[1] (21-25)

博物馆观众服务的多元发展研究 白炜[1] (26-32)

后疫情时代杭州国际化水平的多维度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 余洁[1];吴鑫悦[1];亓立恒[1];刘耶冰[1];徐慧燕[1] (33-42)

数字化赋能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及干预策略 罗元珠[1];凤天娅[1] (43-45)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科普创作中的应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讨论与分析 钱冰洁[1];宋琳[2] (46-51)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小型编辑部学术期刊出版工作中的应用场景、挑战及对策 刘德佳[1];傅居正[2] (52-58)

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艺术创作的适用困境与价值——基于劳动主体性视角 詹靓[1] (59-64)

少儿科普文艺类主题出版物的出版观察与展望 于雯雯[1] (65-68)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023年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王娟[1] (69-72)

科学家精神融入教科书:价值意蕴、现实考察与推进路径 仇莲秀[1];覃稔[1,2] (73-77)

基于数字孪生的古籍出版数字化路径探析 李雨馨[1] (78-81)

网红文化社会价值及其向上向善发展研究 王沛[1] (82-85)

地方红色文献纪录片叙事创作研究——以《热血河山》为例 房琪越[1];刘晓婷[1] (86-90)

人工智能背景下舆论研究的焦点透视与演进趋势 杨颖[1];周晓明[1];史文轩[1];李岭涛[1] (91-100)

网络文学读者群体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 余静柳[1] (101-104)

肇庆英文旅游网站的话语说服策略研究——基于人际功能视角 石伟萍[1] (105-109)

生成式社交机器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以微博评论机器人“罗伯特”为例 王思雨[1];贾岚萱[1];生奇志[1] (110-116)

生活在附近:女性友好开放餐桌上的陌生人社交 胡林铃[1] (117-120)

预期与偏差:小红书用户身份焦虑的扎根分析 朱元珏[1] (121-127)

流动科普装备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 冯帅将[1];邢金龙[1];洪先亮[1];吉胜旺[1];马雪霁[1];夏心悦[1] (128-133)

语境驱动多模态应急科普语篇模态配置路径分析 孙纪林[1];吴兰[1] (134-138)

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融合新闻时代濒危动物保护科普传播研究 李宁[1] (139-145)

城乡差异与路径创新:青少年科学素质现状及科普教育优化研究 陈彦旭[1] (146-150)

英国科学周的创设背景、实施特征及启示 吕天锦[1];林志怀[1] (151-155)

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的历史研究 李正伟[1] (156-161)

高质量党建赋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研究 杨璟楠[1] (162-165)

数字赋能视阈下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构建与服务研究 冯相斐[1] (166-168)

武侠记忆唤起与建构:襄阳文旅传播创新探析 李舒洋[1] (169-173)

融媒体视角下科普编辑职业素养探析 刘记强[1] (174-177)

符号建构与场域共振:中国对外宣传片多模态协同机制研究 贾洁[1] (178-182)

评价理论态度视域下中国科技企业海外传播话语分析 黄芳[1] (18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