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简  介:《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创刊时间:2009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8号林达大厦A座23层A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708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20/N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6期

具身认知视角下VR技术在电竞观赛中的应用与用户意愿研究 姜燕冰[1];赵昱皓[1];程昕蕾[2] (1-9)

从PGC到UGC再到AIGC:新闻内容生产主体的转变与生态重构 孙畅[1] (10-13)

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生态:理论、概念、模型和机理 付孟君[1];张炜杰[1];李明宇[1];彭佩思[1];孙昕媛[1];林芮溪[1] (14-19)

思念的拟像:具身离场下AI“复活”短视频的视觉修辞研究 李施源[1] (20-23)

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黄雄杰[1];林浚锴[2];陈宏毅[3];张保[4] (24-29)

区域文化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探析 吴翠云[1];李小红[1] (30-33)

技术赋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符娜[1] (34-38)

基于开源技术的乡村规划WebGIS系统快速构建研究 刘京[1] (39-43)

专长理论视域下科学传播中的知识转译策略 倪思洁[1] (44-49)

以巾帼科技志愿服务为例探讨组织科普的实现路径 胡国[1] (50-55)

科技资源科普转化的挑战和对策思考 孙明轩[1];李军[1];郑凌莺[2] (56-59)

“知网模式”下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策略探讨 李鸿[1] (60-64)

电磁学领域中的SI单位制与CGS单位制 王姿文[1,2];马爱文[1] (65-69)

文理学科交叉期刊的特征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以CSCD和CSSCI双收录期刊为例 沈天琦[1,2];潘如如[1,2] (70-75)

坚定科技出版正确方向,勇担新的时代文化使命 郭志武[1] (76-84)

民国初期《电界》问答栏目的电气科技传播 谢冰欣[1] (85-88)

经济类学术论文的撰写之道:从编辑的视角 娄帆[1] (89-93)

学术论文网络首发质量问题现状、根源与对策 孔乐佳[1] (94-97)

国际科学传播研究的知识图谱与趋势展望——基于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和Science Communication的知识图谱分析 陈凯涛[1];王唯滢[2];王大可[1,3] (98-105)

社会行为者表征视域下媒介年龄歧视话语研究 吴信达[1] (106-119)

从情感唤起到记忆共建:基于扎根理论的旅游场中互动仪式的生成机制研究 郭鑫宇[1] (120-126)

学术期刊在社会治理话语建构中的角色定位 许志鹏[1] (127-130)

社交网络中网络红人健康谣言传播研究——以快手短视频为例 潘晓璇[1];肖婷婷[1];宋敏[1] (131-136)

绅士性陈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国际舆论场由弱转强的新闻观解码 王佩[1];赵冉[1] (137-141)

对空言情:家庭摄像头亲密“监视”中的媒介化代际情感互动实践 王雅倩[1] (142-150)

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应用现状及运营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医学期刊为例 赵喜[1];钦嫣[2];陈娉[3];王晓蕴[1];缪宏建[1] (151-155)

省级科协新媒体账号传播困境及优化路径探析——以“宁夏微科普”新媒体科普传播矩阵为例 康丹莹[1] (156-159)

数智化背景下我国科技传播的挑战与对策 李权[1];朱晓君[2];余芳文[3];翟建峰[4] (160-165)

国际数字人技术文献计量研究 高汉威[1];林潇潇[2];郑舒茵[3];朱德珍[4] (166-173)

国家叙事视阈下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策略与时代价值——以《中国精神》双语短视频为例 刘雪莲[1];陈婷[1] (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