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子江文学评论
Yangtze Jiang Literary Review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
曾用刊名:扬子江.评论
简 介:《扬子江文学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 主管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2006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7977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891/I
- 邮发代号:28-271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6期
“卑微者”的小片天空——再谈汪曾祺《异秉》
洪子诚[1]
(5-8)
关于《宝水》及其他
乔叶[1,2]
(9-11)
时间与作品——乔叶印象记
钟求是
(12-14)
“轻”与“重”之间:乔叶小说创作的“轻盈化”书写及调性
高春民[1]
(15-20)
“文学生态史”的开端——关于王尧《“新时期文学”口述史》
王德威[1]
(21-23)
有“人称”的文学史——读王尧《“新时期文学”口述史》
宋明炜[1]
(24-26)
述之于口,传之以文——《“新时期文学”口述史》阅读札记
季进[1]
(27-29)
“话语实践性”与作为方法的“口述史”——以王尧《“新时期文学”口述史》为中心的考察
徐勇[1]
(30-34)
重复写与重新写:文学史写作的数字化可能与科幻式想象
陈舒劼[1]
(35-42)
犹疑的诗学与历史的镜像——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考察
曾攀[1]
(43-48)
史料视域中的香港澳门当代文学70年
黄万华[1]
(49-64)
再媒介化的裂隙与角力:《繁花》戏剧、电视剧的跨媒介转换与转换逻辑
杨鹏鑫[1]
(65-75)
百年中国乡村小说史论的别样建构——论韩春燕的《启蒙的风景——百年中国乡村小说嬗变》
徐日君[1]
(76-80)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恢宏历史想象——关于邱华栋长篇小说《空城纪》
王春林[1]
(81-90)
共时、乌托邦冲动与真理时刻——《一把刀,千个字》中的“外人”
李舒扬[1]
(91-97)
革命、身体与日常生活——论王小波小说的空间美学
蒲瑶[1]
(98-104)
荒诞中的强力修辞与思想之镜——朱涛新世纪以来诗歌创作论
陈丙杰[1]
(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