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社会与公益

社会与公益

Society and Public Welfare

简  介:《社会与公益》是中外社会工作者和慈善事业家进行合作交流的一个平台,是肩负着着推进社会和谐文明,弘扬公益慈善重大使命的一份大型社会综合类期刊,是一家策划、组织各类社会公益慈善主题活动的公益传媒机构。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 创刊时间:2010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院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9758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944/C
  • 邮发代号:82-57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高校党建引领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宋溪玺[1] (1-3)

医疗机构党员干部廉政建设:时代背景、现实诉求与实践路径 梁馨丹[1];魏延斌[1];李奕璇[1] (4-6)

医院一线党旗飘扬和党员先锋行动的实践研究 方文雅[1] (7-9)

党建带团建视角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广州新华学院为例 莫晓莹[1];郑潇[1];杨时佳[1] (10-12)

党建引领下的高校管理服务融合创新研究 李洁[1];赵瑞晔[1] (13-15)

党建引领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及实践探索——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彭付敏[1] (16-18)

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引领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代冬雪[1];王琳[1];郭宏斌[1] (19-21)

党建引领下的企业文化构建与实证分析 郑卫国[1];王娜[2] (22-24)

“党建+红色”:高校学生宿舍育人模式创新的实践与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 余招文[1] (25-27)

民办高职院校党的建设路径探析 张丙英[1];盖晓艳[1] (28-30)

党建品牌建设引领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探究——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支部为例 罗维根[1];王小金[1] (31-33)

智能数字技术创新党的建设具体路径探析 苏龙浩[1];秦丽娟[1] (34-37)

新时代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育人问题的研究 杨陆欢[1] (38-40)

自媒体时代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问题研究 马晓燕[1] (41-43)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刘南云[1];卢旭[1] (44-46)

党建与小学生思政意识培养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杨重杰[1];李梅娟[1];盛军[1] (47-50)

基于中国航天精神的高校党建理路研究 余磊[1] (50-52)

基层党组织志愿服务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研究 孙恋芝[1] (53-55)

一站式社区服务模式下“重点群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李正安[1];刘锐强[1];张鹏[1] (56-58)

特定职业戒毒人员社会融入的思考——以驾驶员为例 雷志军[1];黄霖瑞[2] (59-61)

社会资本中的权力观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高校组织为例 刘童[1] (62-65)

数智时代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为例 丁冬雪[1];李梅[1] (65-67)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粤西高职院校为例 邹婵杰[1] (68-70)

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资源库建设路径——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为例 高岩[1] (71-74)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特色应用型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分析 陈刚[1];王淑萍[2];王树鹏[3] (74-76)

智慧法院助推民族地区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广东省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为例 林文宇[1] (77-79)

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及调适策略——以Y大学为例 姚蕾[1] (80-83)

优化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路径研究——以湛江市为例 朱祥磊[1] (83-86)

关于法治政府建设问题研究——以H市为例 马惠玲[1] (87-90)

社会工作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路径研究——基于云南省民族社会工作的实践考察 普忠鸿[1] (90-92)

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大理白族霸王鞭为例 杨沐林[1];夏忠玉[2];杨佳龙[1] (93-95)

呼伦贝尔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创新实践——以扎兰屯市为例 刘海燕[1] (96-98)

以情感劳动为纽带:增强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 黄翌皓[1] (99-101)

“双主·三线·三阶段”: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与建设——以汽车顾问式销售课程为例 李佳炜[1] (102-104)

弘扬水利精神,讲好水文化故事,切实提升基层水利政工整体素质——谈基层水利政工人员素质培养 卜朝阳[1] (105-107)

强国理念下网络信息时代对“弘扬传统文化”高校教育的研究 戴科[1] (108-110)

毛泽东诗词精神引领下的社会公益行动 闫虹竹[1];李丹[1] (111-113)

新时代精神富裕观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陈曦[1] (114-11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逻辑内涵及当代嬗变研究 段雅楠[1] (118-120)

终身学习视域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张媛[1] (121-123)

劳动价值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李艳[1] (124-126)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与新质生产力提升的互动关系 李和[1] (127-129)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百年演进与经验启示 王顺[1];曹正春[1] (130-132)

浙江省新四军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思考 张志远[1] (133-135)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演进及弘扬路径探析 孙雨蒙[1];沙鑫蕊[1] (136-138)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成效提升对策研究 王明存[1] (139-142)

样态·生成·调适:高职工科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现状研究 江苏春[1] (142-144)

长江流域农村女性相对贫困的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 徐思文[1] (145-147)

浅析“三下乡”社会实践对于“0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路径 陶茹[1] (148-150)

重塑时间轨迹:加速社会中的“逆社会时钟者”现象研究 杨江燕[1] (151-153)

甲基苯丙胺成瘾人员心理渴求干预方法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刘祥熙[1];汤怡[2];李文静[2];林海涛[2];王春光[3] (154-159)

马克思“三形态”理论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维度与实践理路 张泽琪[1];张雯雯[1] (159-161)

新时代中职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研究 童聪燕[1] (162-164)

数字赋能语境下烟草企业数字监督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石沛霖[1] (165-168)

把握新职业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李娟娟[1] (168-170)

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耦合性研究 邓美玲[1] (171-173)

“红色文化绘本”融入听障学生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研究 徐琼[1] (174-176)

民族地区职业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祁光耀[1] (177-179)

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聚焦三转化三增强”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探索 王小芳[1] (180-182)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齐丹[1];兰剑[1];沈立群[1] (183-185)

恩格斯妇女解放思想对新时代女性发展的启示 郭晓洁[1] (186-188)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数字劳动异化及其消解路径分析 翟艳妃[1] (189-191)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路径探析 班雄武[1] (192-194)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发展遵循和创新价值 王涛[1] (195-197)

共同富裕背景下社区微公益创投模式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王清玥[1] (198-200)

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助推效应与实现路径 冯语嘉[1];闫少华[1] (201-203)

论党的自我革命与坚定历史自信的内在关系 孟小敏[1];武清磊[2] (204-206)

影像叙事塑造社会工作者职业化职业形象 薛普泽[1] (207-209)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探讨 连漪[1] (210-212)

基于大学生群体画像分析的“精准思政”研究 黄紫英[1] (213-215)

基于BOPPPS模型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资产评估》课程为例 周庆[1] (216-219)

殡葬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法探究 梁语函[1] (219-2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赵玲丽[1] (222-224)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电商新媒体》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 汪玉莹[1];沈珺[1];陈倩馨[1];张松[1];叶璇[2] (225-228)

职业本科课程思政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以《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为例 符修清[1];张雨婷[2] (228-231)

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 张翔[1] (232-234)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实施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教学实施为例 郭晋陶[1] (235-238)

关于新时期高校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吴月[1] (238-240)

典型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优化建议 崔超楠[1] (241-243)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提升路径探索 印红芬[1] (244-246)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初探 张琪悦[1] (247-249)

艺术乡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沈嘉玥[1] (250-25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社团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 李婷[1] (253-255)

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探究 梁云坚[1] (256-259)

新时代以来六次主题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析 郭倩[1] (259-261)

主旋律影视作品引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朱峣[1] (262-264)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育人的优化路径研究 毛语桐[1] (265-267)

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安全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协同培育路径研究 曹鹏鹏[1] (268-271)

高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马吉[1] (271-273)

发掘乡村振兴教育功能推动“大思政课”内涵式深化 逯浩[1];刘旭[2] (274-276)

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性教育的创新策略 李元元[1] (277-279)

中职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马昕[1];刘畅[1] (280-282)

AIGC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机遇、挑战和对策 廖莉[1] (283-286)

红色文化在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中的实践与运用探究 王洁[1] (286-288)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思想在政治中的引领作用 马文豪[1];刘文豪[1] (289-291)

乡村振兴中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社会建构及公益支持研究 马晓[1] (292-294)

共同富裕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残疾人就业路径研究 成晓丽[1] (295-297)

女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生成路径调查 赵一璇[1] (298-300)

论国有企业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陈士浩[1] (301-303)

高校非学历教育线上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王守霞[1] (304-306)

退役军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研究:历程、挑战与未来展望 赵培玉珠[1] (307-310)

书院制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四位一体”学业帮扶模式研究 贾晟[1] (310-312)

“新文科”理念下高校环境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杜瑜[1] (313-315)

叙事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张芹[1] (316-318)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模式创新研究 次仁拉姆[1] (319-321)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山西远程教育招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晨阳[1];石晓巅[1] (322-324)

大学生网络审美理念培育机制研究 吕媛[1];李俐莹[2];孙怡青[2];李亚婷[1];孙峰岩[2] (325-327)

烟台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选拔机制研究 张帆[1];李桐[1];吴朋倩[1] (328-330)

基于产教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路径研究 詹文青[1] (331-33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研究 白玛次仁[1] (334-337)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干预研究 李丹[1];蒋婷婷[1] (337-339)

大学创业文化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研究 麦雯[1] (340-342)

医学研究生党员发展对象评价选拔实践研究 赵娅玲[1];李波[1];吉丽娟[1] (343-346)

医疗联合体模式下分级诊疗工作研究 李文明[1];冯艳[2] (346-348)

公立医院开展医养结合不同模式比较分析 黄皓婧[1] (349-351)

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谢佩妍[1] (352-354)

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 邱佳欣[1] (355-357)

乡村中小学科学课程中化学学科内容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霍维涛[1];袁洪晶[1];赵家莉[1];刘素军[2] (358-361)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现实困囿与疏解路径 张金年[1] (361-363)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路径分析 黄立琦[1];钟梦露[1];王幸[1,2] (364-367)

浅谈大学生如何看待阿Q的斗争精神 郭倪萍[1] (367-369)

精准医疗课程中融合型翻转课堂的实施要点和策略 陈天然[1,2];陈舟[2];应明真[1];彭骋[3];冯丹[1] (370-372)

MBTI理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技巧应用研究 周艳翠[1];马栋[1];王存[1] (373-375)

基于公共卫生心理视角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罗春芳[1];韦金凌[1];黄云晟[1] (376-378)

自我叙事绘本创作在听障学生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研究 田正华[1];徐琼[1] (379-38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困境及对策探析 王严铎[1] (382-384)

现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柴金燕[1] (385-387)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素养的三重维度 李南[1];孙永欣[1] (388-390)

理性认识高校党校现状着力推动高校党校发展 周自龙[1] (391-393)

新媒体环境下公立医院应对舆情的探索与应对 王乾[1];孙皓明[1];李自强[1] (394-396)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析 李雯[1] (397-399)

基于OBE教学理念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概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陈晓黎[1];赵燕[1] (400-402)

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选择研究 杨丽娟[1,2,3] (403-405)

系统论视角下社区治理的社会工作介入 吴正群[1] (406-408)

社会治理背景下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 孟庆天[1];李洪龙[1];杨盼盼[1];王垚[1] (409-411)

协商共治赋能社区治理的实践与经验——以Z市D社区城市更新为例 李娜[1] (412-414)

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策略研究 郭静静[1];谢志平[1];陈明琪[1];韩云峰[1];陈佳欣[1] (415-418)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居家智慧养老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东莞为例 朱晓红[1];眭丁方[1];王凯欣[1] (418-420)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研究 马科科[1] (421-423)

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分析及预防行动研究 邱怀玺[1];邱润华[1] (424-427)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发展历程及相关问题 贾品[1];陈天[2] (427-429)

养老机构整合照料服务模式构建路径——基于广州市老人院的实证研究 欧幼冰[1];叶韵婷[1];杜晶[1] (430-433)

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丧偶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陈芳[1,2] (433-435)

农村独居老人居家养老安全危险因素的混合性研究 杜蓉冰[1] (436-439)

教医媒整合思维视域下0—3岁婴幼儿托育质量提升研究 种竟梅[1];张哲[1];魏巍[2] (439-441)

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社会工作在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探索 李静[1] (442-444)

社会工作促进隔代教育对儿童社会适应情况影响的策略研究 张怡辉[1] (445-448)

赣州市养老护理队伍的培训与发展研究 陈媛[1] (448-451)

供给侧结构改革助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陈静[1] (451-454)

中国孤独症儿童社区康复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红[1];戴丽[1];陈志才[2];张月[2];周正荣[1] (455-458)

农村老年人医照结合养老新模式的探究 张晋萌[1];马骊[1] (45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