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与公益
Society and Public Welfare
简 介:《社会与公益》是中外社会工作者和慈善事业家进行合作交流的一个平台,是肩负着着推进社会和谐文明,弘扬公益慈善重大使命的一份大型社会综合类期刊,是一家策划、组织各类社会公益慈善主题活动的公益传媒机构。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 创刊时间:2010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院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9758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944/C
- 邮发代号:82-57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7期
全国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视频会召开
(F0002-F0002)
以善之名,点亮罕见病群体的生命之光
(I0001-I0001)
民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1-1)
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开展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
(3-3)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视频会议
(3-3)
“人机共创·2025AI赋能正能量创作大会”在广西南宁举办
(4-4)
成都温江实施“亲邻家园”营建行动广受赞誉
(5-8)
“国能伴星”2025世界孤独症日主题公益活动在京举行
陈伟[1]
(9-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在京举行
(9-9)
“十五五”慈善事业发展规划暨慈善智库建设交流会在京召开
(10-10)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开展“女性生殖健康促进项目”交流活动
(10-11)
中华儿慈会第十八届世界孤独症日主题活动在京启动
(11-11)
“千行百业志愿行”活动启动
(11-11)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办老龄议题分论坛
(12-12)
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召开中社联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成功举办四场圆桌对话会
(12-13)
“一核两翼三联五聚”模式打造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新格局
王晓伟[1];李莹[2]
(13-15)
山东潍坊高新区新城街道北苑社区:“社区合伙人”模式在基层治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邵兴华[1]
(15-17)
提升青少年抗逆力:济南市十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功落地“UP少年抗逆力提升小组”
陈林宽[1];温崇[1]
(18-19)
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化解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矛盾
(20-22)
北京联想公益基金会:点亮乡村儿童数字梦想,共筑教育美好未来
马铁风[1]
(23-25)
一片丹心献国防——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张喜芹的拥军情
韩海涛[1]
(26-28)
四个打造助力标杆“双百工程”高质量发展——以东莞市虎门镇社工站实践运营为例
邓建忠[1];万燕霞[1];李君[1]
(29-31)
家庭的社区综合救助模式实践探索
徐梦霞[1];周坚玲[1];张佩[1];王晓雯[1]
(32-34)
医务社工助力新就业形态 困境青年摆脱危机实践
方佩[1];刘燕[1]
(35-37)
社会工作“邻聚者”,推动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提升——以广州市洛浦街广碧社区“共创美好社区”项目为例
黄佩仪[1];朱海蓉[1];曾美娟[1];黄绮媚[1]
(37-39)
长期滞留受助人员寻亲服务的个案管理实践
陈彤[1];罗丹丹[2]
(40-43)
基于英雄故事倾听视角: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提升烈属精神价值实证研究
胡虹[1]
(43-46)
广东省师范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蔡斯琪[1]
(46-48)
困难群体自助能力提升路径探究——基于社区资源整合的视角
杨宏[1]
(49-51)
大社会工作背景下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
余嘉铨[1]
(52-54)
平湖市“严把三关”强化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队伍建设
徐金凤[1]
(55-57)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新就业群体凝聚服务的价值内涵及实践逻辑
马震越[1]
(58-60)
社会剧小组介入心智障碍者家庭照顾者照护问题研究
王子竹[1]
(61-63)
山西省消防救援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研究
马峰[1]
(64-66)
广西失独家庭再生育面临的社会支持现状与政策困境研究
闭静华[1];张小妹[1];廖秋红[1];杨艳秋[1];潘爱民[1]
(67-69)
基层社区推进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范新宇[1];谭月娥[1]
(70-72)
数字社会视域下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建设的瓶颈与对策
庞文[1];刘雨晨[1];粟琪琪[1]
(73-75)
社区社会工作中的邻里互助机制建设与实践
山丽娟[1]
(76-78)
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的内涵阐释与提升路径研究
郭学静[1];陈海玉[1]
(79-81)
朋辈引领视角下退役大学生士兵参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程家濠[1];王倩[1]
(82-85)
智慧养老视域下养老护理员数字素养培训需求及策略分析
何凤英[1]
(85-88)
社会工作促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融入研究
贾文侠[1]
(88-91)
以“内卷化”观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李是之[1]
(92-94)
留守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现状及其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研究
李雅洁[1]
(95-97)
人本智能赋能下基于扎根理论与SEM模型的精准养老的机理解构与多元协作路径优化研究
黄闰予[1]
(98-101)
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评估对社会养老服务规划的影响研究
朱婷[1]
(101-104)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老年人数字鸿沟弥合的路径研究
韩颖娟[1]
(104-107)
少先队与共青团工作的衔接路径探析
陈美华[1]
(107-109)
老有所养视域下云南省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及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现状研究
保世海[1]
(110-112)
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中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应用
李洪金[1]
(113-115)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研究
马振飞[1]
(116-118)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哈尔滨红色基因的本质精髓与传承研究
李小平[1]
(119-122)
农村成人教育质量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石成刚[1]
(122-125)
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难点与突破
任杨[1]
(125-127)
新时代青年观研究
张皓艺[1];李燕[1]
(128-130)
加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杨继芳[1];祁蕾[1];李思贤[1];谢泽龙[1];张淑婷[1]
(131-133)
党建引领公立医院现代化治理模式优化路径探析
陈程[1]
(134-136)
关于拆迁安置区管理的研究——以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为例
李力[1]
(137-139)
大数据赋能国企纪检监察效能提升的实践路径
王晋莎[1]
(140-142)
高校附属医院提升监督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陈慧[1]
(143-145)
浙江省青年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叶嘉琪[1]
(146-149)
论基层社会治理视域下村规民约的社会规范性——以上海市为视角
王凯[1]
(152-155)
构建世界科技强国背景下“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意蕴
任悦[1]
(155-157)
加强和改进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以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为例
刘国玉[1]
(158-160)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一站式”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李静思[1];殷秋雨[1]
(161-16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戴瑞[1]
(167-169)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民办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成效评估
潘雨濛[1]
(170-173)
新时代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优化
丁枭[1];任翊鸣[1]
(173-175)
网格化社会治理背景下网格员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梁语函[1]
(176-178)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研究——以山东潍坊市为例
姜翔[1]
(179-181)
流动中的弥合:城乡融合视域下农村家庭离散问题治理研究
丁一[1];董周棋[1];朱佳欢[1];杨思逸[1]
(182-184)
“三全育人”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路径研究
郭清[1]
(185-188)
自媒体时代“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究
刘毅衡[1];张世爱[1]
(188-191)
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就业心理品质培育研究
罗希[1];范声斌[1]
(191-193)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
高媛媛[1]
(194-196)
数字素养赋能广西高校国防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张炼[1];王乐[1];廖爱社[1];叶黎[1]
(197-199)
中学思政课:预防校园霸凌的有利武器
林远航[1]
(200-203)
课程思政视域下设计专业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实践探析
李荣杰[1];田潇濛[1];赵玉洁[1];王震[1]
(203-205)
高校深化“五史”学习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具体对策
严颜[1]
(206-208)
融媒体时代下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创新研究
刘延安[1];戴佳宇[1];郑权[1]
(209-211)
互联网视域下青年群体网络热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
王湲惠[1];张柠[1];秦二强[1];陈春晓[1];任应斌[1]
(212-215)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贾鲁音[1];张晔[1];黄启宪[1];王亚楠[1]
(215-217)
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的意义、挑战及路径探析
江超逸[1]
(218-220)
在乡村绿色发展过程中不同主体的环境道德教育探析
吴心悦[1]
(221-224)
地方高职院校提高大学生学习投入的路径探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孙继[1]
(224-227)
电商网页设计与美工项目实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沈鸾[1]
(227-230)
新质生产力及产教融合双视域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级护理药理”教学模式探析
单恩芳[1];钱诗韵[1];杜玮峰[1];谢嘉辉[1];丁亚萍[1]
(231-23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情景剧的应用路径及优化策略
许婷[1]
(234-236)
新时代劳动教育对职校学生的影响探究
戴贝旎[1]
(237-239)
大学生禁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赵薇[1];苏县辉[1];孙雪文[1];李东辰[2]
(240-242)
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李经纬[1]
(243-245)
大学生“社恐”现状、成因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策略研究
吴丹丹[1]
(246-248)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为例
李卓[1]
(249-251)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VC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为例
董思瑶[1]
(252-255)
技能型社会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张梦如[1];郑传娟[1]
(255-257)
党史学习融入学校思政教育问题研究
刘子璐[1];李雪桃[2]
(258-261)
课程思政视域下非遗年画融入“新媒体广告设计”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
刘艺璇[1];孙娜[1]
(261-26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际交往障碍与对策分析
赵飞[1]
(264-267)
云南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思考
乔文红[1]
(267-270)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探析
许勋[1];李璐[2]
(270-272)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辽宁高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孙书平[1]
(273-275)
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
姚宇晨[1]
(276-279)
中医药文化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应用探讨
鄢梦洁[1]
(279-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