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江学刊
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哥白尼索引(2020)、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阅江学刊》(刊号CN32-1802/C,国际标准出版物连续号 ISSN1674-7089;双月刊;国内邮发代号28-406;国外发行代号BM4614)以“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为办刊目标,秉承“特色中有个性,深度中显内涵,高雅中见品味”的办刊理念,以全球视野和多学科视角,聚焦学术前沿动态,重点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观点新、信息新、角度新、资料新、方法新”的理论成果。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阅江论坛、经济观察、制造业研究、气象与人类社会、高等教育评论、三农中国、民国文化研究、审美文化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及专题研究(围绕某个学术主题以某一学科或以不同学科领域相互关联渗透的系列性学术研究为主)等。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创刊时间:200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089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802/C
- 邮发代号:28-40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论实事求是的三重根
王荣江[1];王圣康[1]
(5-17)
无神: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的重大特征
徐小跃[1]
(18-31)
人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论析
罗昆[1]
(32-39)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
沈满洪[1,2]
(40-49)
全球碳中和潮流下阿联酋的气候政策与绿色转型
李慧明[1,2];史择翰[1]
(50-60)
DeepSeek驱动下的范式转型与认知进化
何静[1]
(61-73)
数字经济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逻辑与挑战
高鹤鹏[1]
(74-85)
人工智能自主性犯罪的法律应对:从惩罚转向预防
王超[1]
(86-96)
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及其应对
郑文革[1,2];刘婕[1]
(97-106)
社交机器人治理:国际实践与中国进路
高山冰[1,2];孙振凌[3]
(107-118)
电子化妆与中区呈现:青少年图像社交中的“易容术”与“新自我”实践
骆正林[1];刘丙羲[2]
(119-129)
智能时代的传播研究综述(2015—2024)——基于人类主体与非人类行动者的分析
武靖宇[1];张玉[2]
(130-143)
智慧教育发展态势与战略研判——从学术研究到政策选择
王运武[1,2];黄荣怀[3]
(144-156)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智能工具、优势挑战与未来发展
兰国帅[1];宋帆[1]
(157-169)
《人勤地利:明清太湖地区农业史》
(177-177)
《马克思主义动力论》
(178-178)
《“双碳”目标导向的数智供应链运作管理》
(179-179)
《民国律师公会档案资料汇编(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卷)》
(18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