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简  介:《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创刊。本刊是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以刊登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为主,特别关注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学术创新,旨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促进学术交流。

  • 主管单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主办单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创刊时间:1999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兴华街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0046
  •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23/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数字化赋能视角下高职思政课吸引力提升路径探索 李丽[1] (1-3)

国内外职业教育“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经验启示 秦娜[1];翟晓力[1];韩志彬[1] (4-7)

基于“岗课赛证”提升高职学生建筑识图能力的教学改革研究 郭亚丽[1];潘伟[1];王博[1];刘丽[1];赵端[2] (7-10)

艺术设计专业群服务乡村振兴特色品牌培育研究 黄懿[1] (11-13)

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现状及实践路径 尹莹[1] (14-16)

太原城市形象传播:基于城市故事论的形象建构和策略研究 杨冉[1] (17-20)

助力电商产业发展打造电商直播人才 刘芸琦[1] (21-23)

高质量发展导向下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 黎泳芝[1] (24-26)

基于“三农”背景下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新研究 陈凤珍[1] (27-29)

雇主品牌对青年员工保留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齐齐哈尔市为例 张平[1];王蓓[1];孙立影[2] (30-34)

论物流行业发展中的思政引领作用 黄鹏[1] (34-36)

新闽商发展背景下福建文化产业合作路径分析 程艳华[1] (37-39)

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期客流组织与运营策略研究 苏丽静[1] (40-43)

基于力法的钢结构框架柱二阶效应分析 樊长军[1];李国华[2] (44-46)

共生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国防教育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路径研究 申希[1];李尉[1] (47-50)

美育浸润视角下的高校美育内在德育功能研究 高江鹏[1] (50-53)

专创融合教育背景下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来自路易·艾黎档案资料的考察 刘英[1];汪永臻[2] (54-56)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苏方元[1];胡世杰[1] (57-59)

基于Vue.js和SpringBoot的开放式实训基地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温彩玲[1] (60-62)

软件共享型实训基地对提升教学效果的研究 刘书伶[1] (63-66)

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析——以形态学大赛为着力点 卢怀民[1];闫艳[1];卢艳[2];闫丽茹[2] (66-69)

新职教法修订的意义、价值和实践进路 陆洁琰[1] (70-72)

高职院校校园足球文化育人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高栋[1] (73-75)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的对策研究 蔡忠华[1] (76-78)

虚拟仿真技术在室内设计实训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邢萍[1];张澜[2] (79-81)

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 肖明[1] (82-85)

高等职业教育“随企出海”境外办学模式的研究 赵科研[1] (86-89)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研究 张嘉璐[1];李璐[1];李媛媛[2] (90-93)

高校通识必修课“四式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林江玲[1] (93-96)

高校健美操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及体质健康的提升作用 白雪[1] (97-99)

以“1+X”证书制度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创新研究 陈春媚[1] (100-103)

高职高专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贾宇[1] (104-106)

“多级支撑、三维融通”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树状”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罗珊珊[1];高慧琳[1];伍立峰[2];陈曦[1] (107-109)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鲁鑫[1];王玉红[1];姜蕴芝[1] (110-112)

大观念构建下的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探讨 柳慧娟[1] (113-116)

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高校有机化学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李慧敏[1] (116-118)

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申晓[1] (119-121)

论高职英语教学引入ESP模式的应然性与实践进路 谢瑜[1] (122-124)

健身健美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用 王玉杰[1] (125-127)

高校外语毕业生就业力提升路径研究 罗榕[1];赵越[1] (128-131)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优化措施探讨 万权性[1] (132-134)

“河东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的融合探析 范文婧[1] (135-137)

毗邻理论在疑问句句法和韵律结构的应用探析 王玮琛[1];袁野[2] (138-141)

基于高职本科学士学位本质属性制订学位授予标准 李永琴[1] (142-145)

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思政教师学习力提升的路径 戴维[1] (146-148)

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潘芮莹[1] (149-152)

数字时代下高校就业指导的智能化转型路径研究 黄行聪[1] (152-155)

“大思政课”视域下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黄书琳[1] (156-158)

新质生产力赋能技工院校实践性思政教育模式研究 黄彩凤[1];陈明东[2] (159-161)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精准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何文波[1] (162-165)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维探析 彭富明[1];姚浩捷[1] (165-168)

高校社会热点问题育人探究 吕云峰[1] (169-171)

数字化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基于文献分析视角 郭艳玲[1] (172-176)

心理契约下高职学生实习期心理危机干预及疏导方式研究 王远[1];郭亚敏[1] (176-179)

艺术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王欣欣[1] (180-182)

基于提升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意愿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着力点探析 何美贤[1] (183-186)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陕西省某高校大学生调查数据分析 成汉轩[1];衡阳[1];赵启明[1] (186-188)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王雨薇[1] (189-19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李婉玲[1] (192-194)

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王婷婷[1] (195-198)

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心理的影响与对策 杨瑞棠[1] (199-201)

叙事疗法在高校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辅导的应用与启示 李霄晗[1] (202-204)

湖湘非遗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黄文[1] (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