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曾用刊名: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简 介:《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备案,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开放职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刊登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理论文章及科学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原湖北函授大学)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5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711X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902/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4期
新医科时代口腔医工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邹蕾[1];陈欢欢[2];鄢荣曾[1]
(1-3)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破解“信息茧房”困境的创新路径研究
胡若静[1];张雯洁[1]
(4-5)
教育高质量背景下民办院校管理类专业“1模型2导向3方法”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魏珠丽[1]
(6-9)
基于“一转,二化,三构建”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思政结构化设计与实践
程丽丽[1]
(10-12)
“立德树人”视域下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毕祥[1];曹晖[1];陈亚运[1]
(13-14)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纺织服装类专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周贵平[1]
(15-17)
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协同发展研究
张晓[1];杜春晶[1]
(18-19)
政府引导非农地方高校面向乡村振兴培养人才的路径探析
张杨[1];张卓轩[1]
(20-23)
新时代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田于财[1];熊于蓉[2];周平[1]
(24-26)
传统文化推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路径研究
于江波[1];张琳[2];李炳凯[1]
(27-28)
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语种人才对外传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张莎[1]
(29-32)
发展型资助理念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帮扶路径探析
郝梅[1];徐小婷[1]
(33-35)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的路径探析
邓晓斌[1];叶星[1]
(36-37)
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黄笑然[1]
(38-41)
安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殷文朔[1]
(42-43)
上海高职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杜君英[1]
(44-46)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与实践
陈宝文[1];曹维[1];刘峻孝[1]
(47-49)
基于系统论的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陈娟华[1]
(50-51)
“双高计划”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高融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颜友荣[1];方向红[1];左伟勇[1]
(52-54)
高职学生劳动幸福观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陈月婷[1]
(55-57)
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SWOT分析与策略
冯仰生[1]
(58-60)
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常瑞莉[1];刘伟[1];杨文[1]
(61-63)
基于ERG理论视角下涉农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黄帅[1];宋开春[1]
(64-67)
高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价值外延与建设内涵
陈培中[1]
(68-71)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校企双元育人的探索实践
刘辉[1]
(72-74)
广西与RCEP成员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研究
黎慧婷[1]
(75-76)
从“双高”到“新双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刘念[1]
(77-79)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困境与纾解路径
周佳[1];曾健欣[2]
(80-82)
面向区域经济需求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路径
王浅[1]
(83-8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语境下《字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孙立平[1,2]
(87-89)
新文科发展背景下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研究
吴曼[1];宋焕[1];史景宁[1];王哲[1]
(90-92)
“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以产出为导向的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初探
王晨[1]
(93-95)
新型电力系统研究生“五育融合”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宋思利[1];孙媛媛[1];宋济平[1];唐晓曼[1]
(96-98)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张玉辉[1];李仕武[1]
(99-101)
“工程热力学”融入劳动理论实施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万超一[1];张兰春[1];张擎鸣[1]
(102-104)
元宇宙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谢秀娟[1]
(105-107)
基于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与成效分析
乔祯[1];钟建军[2]
(108-111)
“大思政课”视域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时代价值
李晨旭[1];周姝[1]
(112-114)
高职医学院校思政课程“课堂革命”精准实践与创新探索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例
罗智凯[1]
(115-117)
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探索
顾珊珊[1]
(118-119)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逻辑理路
张红[1];卢灿丽[1,2]
(120-123)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路径研究
缑文学[1]
(124-126)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寇翔[1];陈曦[1]
(127-129)
基于SWOT分析法的立体化党校机关党建工作构建
周健[1]
(130-131)
全渠道的演变融合及驱动因素分析
阮小平[1];俞婷[1]
(132-134)
铸魂、守根、着色:中国共产党百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基本经验研究
刘明翠[1]
(135-137)
当代中国礼仪文化实现机制研究
张瑜[1]
(138-140)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查研究
盛丽梅[1]
(141-143)
习近平文化思想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哲学意蕴、重大意义及实践路径
王润萍[1]
(144-146)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何娇[1]
(147-149)
以球荟文——探秘贵州“村超”的振兴实践
连淑娇[1]
(150-15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思考与实践进路
张建彬[1]
(152-155)
流量热引爆“旅游欠发达”地区旅游热的模式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思考
彭健怡[1]
(156-158)
人工智能赋能下外语人才培养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协同发展
柴奇[1]
(159-160)
面向智能时代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变革:融合+重构
席海英[1]
(161-163)
数智时代辽商文化浸润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研究——以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
曹爽[1]
(164-166)
数智化时代大学生灵活就业的特征、问题及其发展路径
罗正友[1];陈勇[1]
(167-169)
人工智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曾艳仪[1]
(170-172)
数字化赋能基层党建工作研究
陈倚重[1]
(173-176)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宏观经济学为例
肖红[1];郝世绵[1];姜勇[1]
(177-179)
“双碳”战略背景下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赵娜[1];吕满亭[1];张诗曼[1];杜嘉雯[1];陆玉逸[1];张健[1]
(180-181)
基于“专创融合”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冯路路[1];杨艳君[2]
(182-184)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合改革实践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
刘媛媛[1];仲凤霞[1];王鹭[1]
(185-187)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光传输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
王韵[1];张耀辉[1];吕宏悦[1]
(188-190)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原理”课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反思
张玲[1]
(191-193)
基于校企协同型生态课堂构建下的《GMP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罗凯[1];覃鸿妮[1];吴凡[1]
(194-195)
华美小说的对话性
尹燕[1]
(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