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曾用刊名: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简  介:《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备案,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开放职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刊登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理论文章及科学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原湖北函授大学)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5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711X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902/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6期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分析 孟杰[1];刘慧[2] (1-3)

“三全育人”培育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育人工作模式探析 王守芳[1];荆伟伟[1];李仰军[1] (4-7)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专利创新教育与创业能力提升的探索实践 卢志芳[1];杜健鑫[1];刘燕[1];王东[1];张朝阳[1] (8-10)

基于MUSIC动机模型的高职教学创新研究 高艳[1] (11-13)

数字化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路径研究 周艳[1];蒋英[1];张兰[1] (14-16)

内蒙古地区高校绘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张旭[1] (17-19)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路径的思考 李慧[1] (20-21)

地方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及实践——以海南师范生为例 王海玲[1];饶宝美[1] (22-24)

国内外混合学习研究与展望 王丽艳[1] (25-2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有效路径探赜 白志栋[1] (28-30)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互促实施路径研究 向夏楠[1];张维[1];段姣姣[1] (31-33)

应用学科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接联动:逻辑探究、问题观照与实现理路 董思雁[1] (34-37)

劳动教育的新时代使命:德智体美劳教育融合的策略与实践 夏前正[1];李雪甫[1];徐秉忠[1] (38-41)

高校学生社团协同育人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进路 白弋枫[1] (42-4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启示 黄琳[1] (44-46)

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樊娅苹[1] (47-49)

“1+X”证书制度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赵越[1] (50-51)

新发展格局下提高高职本科教育适应性的内涵与价值思考 周晓瑜[1];汤洪俊[1] (52-54)

基于“实践教育”思想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路径探索与实践 崔玉婷[1] (55-57)

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 陈艳艳[1] (58-60)

高职院校应用型非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民族表演艺术(木偶制作)专业为例 何祥鹏[1];柳颖超[1] (61-63)

高职院校“三元协同、六阶递进、五维并举”劳动教育培养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王辉[1];房静[1] (64-66)

湖南省高职院校德育机制的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 黄曼[1];陈凤姣[1] (67-68)

大学生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元礼娜[1];李英林[1] (69-71)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丽缓[1];韩伟娜[1];唐明媚[1] (72-74)

新时代高职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郝立杰[1] (75-77)

农业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杨德兴[1] (78-80)

滴灌式教育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刘娟[1] (81-83)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综述与展望 李永波[1] (84-86)

系统思维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矩阵式教学改革:时势、意蕴和理路 赵浴宇[1] (87-89)

生态文明视角下高职水利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郑荣伟[1];宋永芳[1] (90-92)

新媒体短视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仝友鹏[1];丁小青[1] (93-95)

艺术院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价值与实践 吴婷[1] (96-98)

苏州地方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 樊春吉[1];王玉[1] (99-100)

铸魂育人视域下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实践策略研究 魏伟[1];周小云[2] (101-104)

基于文化自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三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杨珊[1] (105-107)

基于场域理论的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张希琛[1] (108-110)

智慧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的发展困境与优化策略 丁静[1];赵静[1] (111-113)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育大学生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通路 郑彤阳[1];秦煜浛[1];李元博[1] (114-116)

论图像叙事视域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建构 罗雄[1] (117-119)

基于RMP分析的陇东南地区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刘芳[1] (120-122)

高职院校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对策探析 李晓娟[1] (123-125)

湖湘工匠后备军法治素养提升方式探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 贾瑜[1];张双临[1];彭喆[1] (126-127)

当代大学生网络言论的责任感培养探讨 傅晶瑶[1] (128-130)

党史教育融入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力、逻辑与路径探究 刘怡希[1] (131-134)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工科思政课的价值蕴涵、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韦柳婷[1] (135-136)

基于数字化时代探究高校学生管理育人模式的变革 谢艳霜[1] (137-139)

基于大数据驱动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变革路径 聂敏[1] (140-141)

智能时代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内涵及评价体系研究 罗小芬[1] (142-144)

多元协同视域下红色档案数字化资源整合与利用策略研究 刘刚旦[1] (145-147)

数字化背景下职业院校中医药专业课程教学新工具探索——以中医游戏为例 任旻琼[1];殷华璨[2] (148-151)

大数据技术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 周洪斌[1];易顺明[1];张玉[1];王芳[1] (152-153)

高职英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挑战与对策研究 叶春菊[1] (154-156)

元宇宙视域下商务英语教材改革探索与研究 朱杰[1] (157-159)

数字赋能高校资助育人的价值功能、现实困境和提升路径 孙丹[1];赵帅[2] (160-162)

高校英语专业学术英语听说课PBL教学模式探究 赵晓囡[1] (163-165)

生态视角下外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曾一轩[1] (166-168)

研究性教学:概念沿革与本质内涵 李静[1];李志丹[2] (169-171)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刘光大[1] (172-174)

数字化背景下《线性代数》三段六步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林鑫[1];梅甜[1];刘明鼎[1] (175-177)

“青运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四维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李维才[1];王慧[1] (178-180)

生命科学通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探索——一项基于学习情绪现状的研究 钱慧[1];张小红[1];丁笠[2] (181-183)

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与实践——以《自动控制原理》为例 刘宝玲[1];袁小翠[1];于祯[1] (184-186)

基于BOPPPS+项目化模式的高职语文跨学科教学——以《〈红楼梦〉选读》教学为例 蒋思璐[1] (187-188)

基于OBE理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C校“语言学概论”课程为例 胡为飞[1] (189-191)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流核心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化策略研究 普吉莉[1] (192-194)

中国古典诗词中杏花意象的审美特征研究 袁红云[1];董锋利[1];赵永刚[1] (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