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曾用刊名: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简  介:《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备案,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开放职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刊登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理论文章及科学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原湖北函授大学)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5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711X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902/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0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本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合与创新 王燕萍[1,2] (1-3)

基于“互联网+党建”的高校基层数字党建创新探索与实践 陈剑玲[1];李华川[1];杨宇[1] (4-6)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陈洁[1] (7-8)

传承“小先生”教育思想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意蕴、路径与策略 陶凤云[1] (9-12)

高质量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 徐波波[1] (13-14)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文化嵌入体系创新构建与实践 李晓燕[1] (15-17)

新文科建设铸造新人文主义——兼议高校美学课程建设 宋涛[1] (18-20)

以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探讨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樊申元[1];孙文树[1] (21-24)

应用型高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索 钱雪娟[1] (25-27)

“点亮心灯”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育”模式探索 范真[1];刘玉博[1];罗莹[1] (28-30)

产业学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 李涛[1];王燕[1];井长勤[1] (31-33)

“三课堂三浸润一带动”德育与美育融合育人模式研究 陶梅[1] (34-35)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使命、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肖明[1] (36-38)

现场工程师培养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王雪[1];陆薇[1] (39-41)

地方民办本科院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杨凤英[1];陈云亮[1];卢春[2] (42-44)

“知行合一”视域下高校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耿重[1] (45-48)

基于“课证融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谢宗云[1] (49-51)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特征、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黄国庆[1] (52-54)

基于陶行知“活的教育”理念下新时代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逻辑、现状审思与实践路向 刘可[1];陆勇[1] (55-56)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孙阔[1] (57-59)

高职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王菲[1] (60-62)

基于劳动教育基础理论重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陈培中[1] (63-66)

高职教育在地国际化实施路径研究 木艳[1];张广川[1] (67-69)

职业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X”证书制度的实践探索 夏文彬[1] (70-72)

产教融合视阈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刘玮[1] (73-76)

“双高”建设背景下电子档案袋评价在高职院校网络课程中的运用研究与探索 赵思[1];刘颖沙[1] (77-79)

“四区一高地”战略下贵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 李政勰[1] (80-83)

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路径研究 刁利平[1] (84-87)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育人模式探究——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汤智慧[1];王安琪[1];梁乾[1] (88-90)

耕读文化在农类职业本科院校劳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刘佩瑶[1] (91-9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新路径——以设计类课程为例 赵军[1];张林[2] (93-95)

高职院校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 唐小鹏[1] (96-98)

新时代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刘颖[1] (99-100)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动因、价值及路径——以肇庆市为例 蒙裕[1] (101-105)

融入课程思政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谢海玲[1] (106-108)

文化生态理念下思政教育的价值途径及教学思路研究 吴晓军[1];孙志远[1] (109-110)

高校思政课教学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体系构建 杨建春[1] (111-113)

特定学情下基于OBE理念的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探索 梁秒梦[1];刘晶[1] (114-115)

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四重维度 章星星[1] (116-118)

培育国家意识引领英语写作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要建姝[1] (119-122)

课程思政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探析——以《机电文化》为例 任玲[1] (123-125)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路径探究 杨宁宁[1];辛显华[1] (126-127)

康藏体育文化的历史演绎与符号表达研究 蒋建琼[1] (128-131)

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的理论特征、内在意义和实践要求 骆小婷[1] (132-133)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共青团网络育人:困境、省思与掘进 陈惠军[1] (134-136)

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组织育人研究 朱浩松[1] (137-139)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高质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内在逻辑和实践探索——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护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 郑雅媗[1];苏诗娜[1];来慧丽[1] (140-142)

贵州红色文化赋能时代新人培育的原因、价值与路径 张红广[1] (143-145)

数智时代基于OBE理念的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重构 崔娜[1];邹质霞[1];刘红[1] (146-148)

基于多模态数据赋能的个性化教育评价研究 谢丁峰[1];周安众[1];李洁沁[1] (149-151)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AIGC赋能网页设计研究 杨万红[1] (152-154)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以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崔少娟[1] (155-157)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教育教学评价的影响及应对建议思考 陆璐[1];丁峰[1];肖顺华[1] (158-160)

数智集成时代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数智化”转型建设研究 邹薇薇[1] (161-164)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李晓靖[1];邓益鹏[1];董光[1] (165-166)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路径创新研究 郭慧霞[1] (167-169)

证据法学课程教学反思及改革 庞小菊[1] (170-172)

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韩雪[1] (173-174)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基于重庆市部分高校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 刘立[1];胡红梅[1] (175-178)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生“语文+”学科融合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周敏莉[1] (179-180)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 刘青[1] (181-184)

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综合改革与实践——以《药学服务技术》为例 薛天乐[1] (185-187)

数智化背景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仲凤霞[1] (188-190)

再谈综合类高校的曲式作品分析教学 邱国明[1] (191-193)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翁娟[1] (194-195)

非洲小说的发展与接受 尹燕[1] (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