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曾用刊名: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简  介:《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备案,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开放职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刊登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理论文章及科学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原湖北函授大学)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5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711X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902/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9期

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 葛洪雨[1];毕玉辉[1] (1-3)

探索AI赋能生态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挑战及未来方向 赵金明[1];刘春[1] (4-6)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创新性研究 王茹[1] (7-8)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智慧图书馆的智能服务创新案例研究 王佳[1] (9-11)

大思政课背景下“三思”而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马玲[1];陈俞飞[2];陈亚飞[3] (12-15)

广西专升本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黄小玉[1] (16-18)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戴文英[1];朱玉新[1] (19-21)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杨希云帆[1] (22-24)

OBE视域下工科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样态和突破向度 郭敏捷[1,2];苏钢[2] (25-2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元素的嵌入路径 俞海侠[1];王巧智[1] (28-30)

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课堂构建的现实困境、逻辑理路与实现策略 王璇[1] (31-33)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推动师范生职业使命感形成的路径研究 林文曼[1,2] (34-36)

基于教师发展理论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杨真[1] (37-38)

大学生生命观认知现状及其教育研究 朱嫣丹[1] (39-4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 钱通华[1];范婷[1];石峻伟[2] (43-44)

新时代“枫桥经验”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 王蕾[1] (45-47)

就业导向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严宽荣[1];卢悠然[1];吴冬艳[1] (48-50)

产业学院背景下共建工业互联网专业校企一体融合的实践基地 邓泽喜[1];黄飞丹[1] (51-53)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研究 娄自强[1];连玲丽[1];李荟娆[1] (54-56)

高职“教育科研方法”新形态教材开发的价值意蕴与实践向度 孟令军[1];辛琦媛[1] (57-59)

“校—企—社”协同下高职院校养老服务类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邹伟琦[1] (60-62)

辅导员工作室育人功能实现路径探究——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匠心致远”辅导员工作室为例 王小媛[1] (63-64)

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共育人才的运行机制与实践 林龙森[1] (65-68)

基于CIPP评价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增值评价体系研究 谢光园[1];谌勇[1];赵富群[1] (69-70)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职法律专业生态安全教育研究 武婷婷[1] (71-73)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职责探析 赵越[1] (74-76)

多维度协同育人模式下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宋桃伟[1];欧阳[1];马英芹[1] (77-80)

戏曲艺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张莉[1];苏志敏[2] (81-82)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区域联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石月皎[1];黄华燕[1];林子琳[1] (83-85)

基于课程思政框架的“苏派职教”德育内涵与时代价值探究 张海燕[1] (86-88)

新工科背景下《数据仓库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罗广红[1];姜海红[1] (89-91)

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研究 李博[1];付筱雪[1] (92-94)

边疆高职学生文化失语下外语思政素养的培养研究 杨文新[1];韩宇[1];段丽芳[1] (95-97)

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周静[1] (98-100)

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陈施施[1] (101-103)

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 白彩波[1];邓滨[1] (104-106)

高职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可能性分析、现实困境以及实施策略 潘燕[1];吴文浩[1];姚悦[1] (107-110)

闽都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及路径探究 陈林敏[1] (111-113)

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汪美侠[1];赵丽[1];张力[1] (114-115)

技术性文化资本转化提升职教社会认可路径分析 王莉[1] (116-118)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根基与路径选择 李寒梅[1] (119-121)

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问题与路径 陈志远[1] (122-124)

红旗渠精神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 闫书华[1] (125-128)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背景下浙东文化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路径研究 朱伟[1] (129-1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底层逻辑 柏东良[1] (132-135)

党史人物价值观融入青年信仰培养的内在逻辑与价值探析 封晓鸣[1];何超[1] (136-138)

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英语精准教学模式探索 邬爽[1];李娜[1] (139-141)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探索 张莉[1];李亚楠[1];李靖[1] (142-144)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应用文写作活页式教材开发实施路径研究 王闽红[1] (145-148)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朱丽[1,2];张慧婕[1];张宁[1] (149-151)

数字时代POA互动式成人在线课程开发与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社区钢筋工BIM算量课程教学为例 段小芳[1];李章彦[1] (152-155)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金蓓蕾[1] (156-157)

人工智能驱动下AIGC模型在英语专业基础写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陈聪[1];谢志林[2] (158-160)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 董金龙[1] (161-163)

“三进”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曾湘宁[1] (164-166)

高职财经类专业项目化教学路径优化研究 王亚[1];彭昱静[1] (167-170)

课程思政融入经济法教学的实践探索 敬丽华[1] (171-172)

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高职“嵌入式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李扬[1] (173-175)

基于实践导向的“产学研”协同赋能于项目式教学的实现机制探究 金建交[1];吴良芹[1];李崇玉[1] (176-178)

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推进“思创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谢晴[1] (179-181)

开放英语课堂参与度对学业收获的影响研究 黄羽[1];朱子佳[1];王鹏霖[1] (182-184)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例 成卓[1] (185-187)

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资源模型构建 张誉腾[1];罗胜华[1] (188-189)

基于自主选择的高级会计学课程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高扬[1];赵娟娟[1];谢沐伶[1] (190-193)

跨界融合视角下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验教学设计 邵伟平[1] (194-196)

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与《紫颜色》中女性自我身份的追寻 陈晨[1] (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