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曾用刊名: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简 介:《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备案,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开放职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刊登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理论文章及科学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原湖北函授大学)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5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711X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902/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8期
新质生产力发展视域下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孙婧[1];宋德群[1];刘洋[1]
(1-3)
支点统领-创新赋能: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华佳[1];王涛[1]
(4-6)
绿色生物制造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彭璟[1];印东航[1];吴晓云[1]
(7-9)
传统文化在通识教育体系中的传承融合与创新发展
黄振霞[1]
(10-12)
高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路径创新探究
胡峻[1]
(13-15)
培养卓越创新型人才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
李敏[1];周广灿[1];张红梅[1]
(16-18)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与资源融通建设研究——以南通开放大学建筑专业为例
段小芳[1];马雪玉[1]
(19-21)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许丽琴[1]
(22-24)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高职旅游“双创”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
凌亚萍[1]
(25-26)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体系建构
朱晓媛[1];陶云[1];于睿[2]
(27-29)
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
胡熠[1];靳曙畅[2]
(30-31)
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张艳波[1]
(32-34)
新时代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挑战与优化路径探索
贺松兰[1];曾冬秀[1]
(35-37)
数字经济背景下财经类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
张雯琰[1]
(38-41)
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刘佳[1]
(42-43)
艺术设计专业大美育需求及策略研究
李季[1];李泽慧[1]
(44-47)
高校实践育人的历史回顾、建设经验、存在问题与未来展望
冯益芙[1]
(48-50)
新时期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改进路径优化的实践方略
黄小燕[1];唐旭[1];邓义桂[1]
(51-53)
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路径研究
洪欣平[1]
(54-56)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职业本科学生读写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王燕萍[1]
(57-60)
新科技赋能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张东秋[1];杨晶[1]
(61-62)
“三全育人”视阈下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吴中华[1]
(63-66)
职教生态圈视域下高校进阶式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构建
蒋文贤[1];曹奇[1]
(67-68)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公共财政资助政策研究
刘晓慧[1]
(69-71)
工匠精神与职业竞赛的深度融合:以装配式建筑技能竞赛的双中介作用为视角
姚锡伟[1];陈彬[1];毛朝勋[1]
(72-74)
“新双高”背景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及行动策略
丁正亚[1]
(75-78)
高级语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左倪娜[1]
(79-81)
新媒体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梁雪[1]
(82-84)
“大思政课”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路径研究
贾小佳[1]
(85-87)
广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李靖[1]
(88-9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何梦琳[1]
(92-94)
民办理工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梗阻与对策思考
孙海清[1];刘鸿滨[1]
(95-97)
高职院校“四目标、三融合、五环节、一特色”思政课育人模式探析
李彭[1]
(98-100)
一体化建设视域下管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谢炜聪[1];彭丽花[1]
(101-103)
美育浸润背景下中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周婷[1]
(104-105)
数字化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方俊[1]
(106-108)
新时代青年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目标指向与路径分析
王晨艳[1]
(109-111)
提升五年制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实践研究
张峰[1]
(112-114)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哲理阐释
陶慧[1];吕少波[1];王国永[1]
(115-117)
以美育人:“生活美学”思想映照下的青少年美育实践
吴晓雯[1]
(118-120)
社交媒体对年轻人传承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刘菊[1];李磊[2]
(121-123)
心理契约视角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
王中伟[1]
(124-126)
以红色文化资源涵育时代新人的动力之源、核心要义与路径选择
张鸣春[1]
(127-130)
以红色文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研究
糜莉[1];徐燕[1];余乐[1]
(131-132)
基于东莞红色文化资源梳理的基层开放大学阅读推广融合研究
彭小花[1];卢淑芳[1]
(133-136)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金课”数字化建设研究
周德军[1];王新华[1]
(137-139)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及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刘佳亮[1];钱凤德[2]
(140-142)
数智时代应用型高校美育环境的多元构建策略研究
黄德昕[1]
(143-145)
科教融汇赋能高职计算机专业与江阴市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
曹雪花[1];严李宏[1];汤明伟[1]
(146-148)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离散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讨
王丽[1];季海波[1]
(149-151)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区域旅游英语教材编写中的应用
于金明[1]
(152-153)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英语支架式教学实践研究
朱彦[1]
(154-157)
AIGC赋能传统文化融入数字媒体课程研究
苗苗[1]
(158-159)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价值、现实困境与实践探索
张春妹[1]
(160-162)
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尝试
肖婷婷[1];林珊微[1]
(163-165)
职业教育本科与专科的专业课程教学差异探析——以工艺美术专业为例
马明[1];黄远胜[1];张伟孝[1];李晓燕[2]
(166-169)
“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在职业本科《品牌策划与管理》课程中的探索
陶蕊[1];农秋娟[1];叶琳[1];余军红[2]
(170-173)
基于产出导向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何惠丽[1]
(174-176)
智能图像生成技术在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教学中的策略——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
张晓璞[1]
(177-179)
高职信息技术通识课教学新形态的构建与实践
邓韦[1];杨前华[1]
(180-183)
关于《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探索
朱云[1];张海珍[1]
(184-186)
高职电商专业教育与财经素养教育项目式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蒋绪军[1];陈势婷[1];谢林珍[1]
(187-189)
项目化学习在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许强[1]
(190-192)
基于专业导向的高职数学建模教学实施路径
于敬军[1];齐建军[1]
(193-195)
诗歌创作中的情感转化与艺术表达研究
薛姗[1]
(196-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