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区实践与理论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该刊已选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特区理论与实践
简 介:本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政治性、学术性、实践性、创新性相结合为办刊宗旨,致力于探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和“双区”建设的研究和宣传,为理论工作者和政策研究者提供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 主管单位: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深圳经济管理学院)
- 主办单位: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深圳经济管理学院)
- 创刊时间:1986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路3008号市委党校办公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5706
-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9/D
- 邮发代号:46-16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山居图》
黄宾虹
(2-2)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逻辑与策略选择
李鹏[1];万可[2]
(5-11)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阐释
周建新[1,2];谢金苗[1]
(12-18)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研究
邓丽姝[1]
(19-25)
科技伦理治理的缘由、困境与创新
胡小玉[1]
(26-33)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贸易双向交互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
徐毅[1];杜凤龙[1]
(34-41)
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
朱海华[1,2];陈柳钦[3,4]
(42-49)
人工智能算法的认识不透明性困境及其治理研究
李小芬[1]
(50-56)
深圳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演进历程与实践进路
曾正宏[1]
(57-63)
CVC高质量发展助力深圳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邱文[1]
(64-68)
数字社会制度供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南岭[1];熊义刚[1,2];李铉[1,2]
(69-76)
智慧司法融入数字治理体系:技术、组织与价值三维逻辑研究
张芸芸[1,2];姜方炳[3];陈娟[4]
(77-86)
数字经济空间的资本加速循环动因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视角
尹凡华[1]
(87-95)
“双碳”目标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以珊瑚礁生态系统为例
蔡中华[1];张博雅[1];范伟军[2,3];周进[1]
(96-10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研究——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
吴逸然[1]
(104-111)
全球文明倡议:时代背景、内涵构成与实践创新
高阳[1]
(112-118)
践行文明交流互鉴的原则和进路研究
赵慧敏[1]
(119-128)
《坐看云起时》
刘龙耀[1]
(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