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遗产
China Cultural Heritage
简 介: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 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
-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东路高原街2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781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191/G2
- 邮发代号:80-25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笔谈:整体性保护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张治强[1];吴炎亮[1];刘托[2];邹统钎[3,4];李华东[5];丁宇[5];徐凤琪[5];杜晓帆[6];刘邵远[7];孙淼[8]
(4-4)
基于国土空间统一管控下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张治强[1]
(4-7)
统筹推进革命文物片区整体性保护利用
吴炎亮[1]
(7-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整体性保护
刘托[1]
(10-12)
国家文化公园整体性保护与相容性利用
邹统钎[1,2]
(12-14)
进一步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整体性的一些建议
李华东[1];丁宇[1];徐凤琪[1]
(14-17)
整体性视野下乡村遗产价值特征分析
杜晓帆[1];刘邵远[2]
(17-20)
生产存续背景下的工业遗产整体性保护
孙淼[1]
(20-23)
美国文物保护高等教育:发展、借鉴与反思
郝鹏骁[1];陈娟娟[2];马啸[1,3]
(25-38)
如何培养文化遗产公共管理高水平专业人才——以法国国家遗产学院为例
保琳·查桑[1];王一[2]
(39-46)
意大利中央修复院高等教育学院专业体系建设
周华[1];张子洋[2];詹长法[1]
(47-53)
日本文化财保存学刍议
王冬冬[1]
(54-62)
韩国文化遗产保护学科专业现状分析
高恩智[1];高仁姬[2];王一[3]
(63-68)
中国文物保护学科专业建设现状研究
郝鹏骁[1];马啸[1,2]
(69-76)
中国高校文物保护本科专业发展历程与课程体系建设——以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专业为例
杨璐[1]
(77-85)
中国高校考古文博人才培养的观察与思考
张颖岚[1];魏泽辰[1];刘骋[1]
(86-93)
历史文化古镇保护发展的同质困境与治理路径——基于上元观古镇的案例分析
王文彬[1];张婷[1]
(94-103)
日本地方历史建筑物保护利用条例的制定及启示——以京都市为例
张鸿屹[1];石炀[1]
(104-114)
迈向“新的真实性”——日本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合会“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与古迹保护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崔金泽[1]
(11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