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Police College
曾用刊名: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北京警院学报
简 介:《北京警察学院学报》是由北京市公安局主管、北京警察学院主办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学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办刊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积极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同是,学报也努力突出公安特色,坚持为首都公安工作服务、为首都公安教育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重视和追求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2001年和2003年,学报被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连续评为一级社科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市公安局
- 主办单位:北京警察学院
- 创刊时间:198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涧路1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5758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116/D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AI文生视频技术安全风险的生成逻辑及其协同治理
谢波[1];李玉菁[1]
(1-9)
人工智能司法辅助地位的技术制约和规范审视
林树建[1]
(10-20)
轻罪出罪机制的司法逻辑、基本概念与路径优化
付强[1];贾月仙[1]
(21-29)
反思与建构:论轻罪的差异化证明标准
庞卢宁[1]
(30-38)
防止“隐性处罚”:轻罪治理中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优化路径
李金玲[1]
(39-48)
贿赂犯罪量刑情节中“违法所得”的教义学诠释
卢有学[1];孙艺丹[1]
(49-56)
袭警罪中“袭击辅警行为”的裁判规则重释——以“暴力袭击”为视角
张允源[1];魏小项[1]
(57-65)
轻微刑事案件非羁押诉讼机制:问题与完善——以L县检察院非羁押诉讼实践为视角
王慧[1];林超[1]
(66-72)
辅警职业认同的文化诠释
刘桂丽[1]
(73-79)
浅析AIGC技术对违法犯罪的影响及打击防范策略
常峰博[1]
(80-86)
风险社会下我国生物安全刑事治理:发展历程、内在逻辑与完善进路
魏麟[1]
(87-95)
西方犯罪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以斯德哥尔摩犯罪学奖为盘点对象
杨学锋[1]
(96-107)
公安院校警务数据建模实践教学新路径探析——以北京警察学院为例
吴春生[1];穆日磊[1];佟晖[1]
(108-115)
能力本位视域下警务实战课程体系的建构逻辑与实施保障
张维凯[1];靳卫彬[1];罗斌[1]
(116-124)
春回大地
罗晓忠
(125-125)